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木段栽培黑木耳技术

    发布时间:2013-01-1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1.发菌(菌丝培养)
       可分散就地发菌,也可拿到指定地方集中发出。不论采用哪种发菌方式,都要进行场地消毒和防虫。之后,地面垫起20cm以上高的楞腿,根据耳木的径级和长度,以纵横井字形垛成高度不超过1.6m的垛。每垛的体积不超过 10立方米为宜,上扣塑料布,以保持垛内温度达27?30℃,内部空气相对湿度75%--80%。前期气温低时,夜间需盖保温物防寒,后期光线强,气温高时,中午需在垛上遮荫,同时要掀动塑料布通风换气。为了保持耳木的含水量,后期需掀开塑料布补水或放雨。补水或放雨之后,需待表面晾干之后再盖塑料布。
       为了上下内外发菌一致,7?10天倒垛1次,即上下内外调换位置,整个发菌期需要40天左右。
       2.排场
       排场是发菌的继续,要求地面清洁,阳光充足,地面撒石灰消毒,再喷多菌灵和敌杀死处理。根据场地条件,搭成东西走向或南北走向的横杆,高度为50cm左右。然后将耳木斜放于东西走向横杆的南面或“人”字型架在南北走向的横杆两侧,地面干燥的场地,放的坡度要小些,反之坡度则大些。勤割场地杂草,久旱时适当洒水,每7?10天将耳木翻转90度。经35天左右排场管理,即可起架。
       3.起架(出耳管理)
       经过堆放和排场发菌管理之后,即可起架进行出耳管理。
       3.1 场地要求事先将场地灌木和杂草平地清除,按东西或南北走向搭起横杆,其高度60-80cm(根据耳杆的长度灵活掌握),山坡地搭杆要以横山走向为准。
       3.2 耳木坡度初上架和秋后干旱时,耳木坡度要小,耳木和地面形成的夹角不大于30度,以利吸收地潮;随着地面杂草的升高和湿度的增大,耳木立地角度也要随着加大;高温、高湿的雨季,要把耳木坡度提高到最大限度,以利通风,减少病虫害。
       4.湿度
       水是产耳期间的管理关键,长期持续潮湿,会导致杂菌和害虫发生,还能使耳木内菌丝缺氧窒息或子实体流耳;长期处于干燥,木耳停止生长,菌丝发育也会受到限制。所以,对黑木耳产耳期的水分管理,应本着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管理办法。出耳初期或早春,要以多干少湿的原则,以促使菌丝继续发育,为后期高产打好基础;初夏和秋天是产耳的好季节,要以半干半湿的原则,即早晚喷水,使低温的夜间造成高湿的环境,促使木耳生长;而白天不喷水,造成干燥的环境,抑制杂菌和害虫滋生。阴天伴有阵性降雨是木耳生长的最佳环境,可在阴天阵性喷水,促使木耳生长。伏天高温多雨,木耳质次低产,除停止喷水外,还要清除耳场杂草和增大耳木坡度来增大通风量,最大限度的减少湿度,避免病虫害和流耳的发生。
       5.采收与干制
       5.1 木耳采收不及时会降低质量和产量。具体采收的标准是:耳片舒展而下垂,耳基变小而暗红色,即可采收。采收过早产量低,同时易留下残基引起胶烂,影响再出耳;采收过晚,木耳放出大量孢子,容易胶烂,降低了商品价值。采耳的时间应是雨后初睛或正常管理时的8?9时之后,以木耳半干(皱边)时采收最好。采收的程度:春秋应采大留小,伏天高温多雨,易发生病虫害和流耳,应大小一起采。结合采耳,将耳木内外旋转和上下调头,促使耳木受潮接受光照和出耳均匀,同时还要将耳架下的杂草割除。
       5.2 干制采收下来的鲜耳清除杂质,放在帘子、席子或干净的水泥地上晒干,充分干后妥善保存,遇有连阴雨天气,可采用烘干。烘干室温度不能超过40℃,鲜耳在层架上厚度不超过6cm,同时要有良好的通风排潮条件。没有烘干条件的可采用缓冲措施:放在自然通风良好的层架上,厚度不超过5cm;把鲜耳浸泡在流动的冷水中;把鲜耳放在干耳上,使鲜耳迅速降水,一般能缓解3--5天。
       6.病虫害防治
       应本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处理黑木耳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首先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发菌阶段万一出现霉菌,可局部涂石灰乳、硫酸铜或多菌灵等杀菌药物处理;发现虫害时,及时喷洒敌杀死、敌百虫等杀虫药;如果在出耳阶段发现局部生长革菌之类的杂菇,清除之后,用2%石灰水或0.5%硫酸铜水溶液涂抹伤口。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