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玉米与黑木耳间作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2013-04-0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玉米与黑木耳间作生产技术
    黑龙江龙江县职教中心学校   宋长军
        黑木耳是一种细腻、柔嫩、鲜美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其营养价值高,含有相当于肉类的蛋白质,人体的吸收率较高,这是一般米、面、蔬菜类食品不能与之相比的。黑木耳中的矿物质比一般肉类、米、面、蔬菜高6~10倍,其中铁的含量最高,是补血的好食品。黑木耳可降低人的血液凝块,防止心脏冠状动脉疾病。黑木耳胶质有极大的吸附力,能清肠润肺,是纺织和煤矿工人的重要保健食品。黑木耳含有多糖类物质,对动物的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我地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具有生产黑木耳的优越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发展优质有机黑木耳食品的理想基地。玉米与黑木耳地栽技术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栽培方式,具有原料来源丰富、设备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广阔的优点。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制备菌种
        按栽培计划选择制备抗杂菌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菌龄适宜、纯正、无污染、适宜当地栽培条件的优良菌种栽培。选用黑29、黑威15等。
        2、 栽培季节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安排栽培季节,玉米的播种期选择在5月上旬,黑木耳的的摆袋期在5月上中旬,在白天气温稳定在10~13℃时开口催耳芽,为地栽黑木耳的有利季节。时期过晚开口催耳芽,黑木耳旺盛生长期正遇高温、高湿季节(7~8月份),不仅菌袋易污染,而且子实体易得流耳病,降低产量,甚至绝产。
        3 、拌料与装袋
        黑木耳为木腐型食用菌,需要丰富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培养料配制可选用以下两种配方:①杂木屑60%,玉米芯20%,稻糠10%,玉米料6%,黄豆1.5%,白灰1%,石膏0.5%。②玉米芯40%,杂木屑40%,玉米面6%,稻糠10%,黄豆粉2%,白灰、石膏各1%。玉米芯用前要曝晒,再粉碎成黄豆大小的颗粒状,以改善通透性。配制时先将干燥、无霉烂的原料和熟石膏粉混拌均匀,含水量60%左右,以手握料用力挤,指间缝隙有水渗出而不下滴。 可选用17×33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1000克,装实后上紧下稍松,袋口套直径3cm的颈圈加棉塞,或选用无棉盖体、橡皮圈、木棍棉塞封口均可。 
        4、 灭菌与接种
        灭菌 用常压蒸气灭菌的料温达100℃后持续灭菌6~8小时,再在锅内闷一夜。
        接种 料袋起锅时要迅速移入接种室,待温度冷却至30℃以下时接种,一般每瓶栽培种可接30~50袋。 
        5 、发菌
        接种后,开始的10~15天培养室温度以25~28℃为宜,有利于菌种复活和定植,并降低污染率;15天后一般料温高于室温,为防止烧菌,培养室应降温至25℃左右,促进菌丝加快生长和吃料。当菌丝吃料至2/3袋时,降温至22℃左右,使菌丝生长粗壮。菌丝长满袋后,培养室温度应降至20℃左右继续培养10天,使菌丝多积累养分,并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
        发菌期间,培养室要避光,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干燥。如果湿度大,易发生后期污染。如果密度过大,每周应倒架1次,以免烧菌。每天要通风2~3次,每次5~8分钟,培养室地面要经常洒水,室内空气湿度要保持在55~65%以上。
        6 、种植地块选择与处理
        种植地块要在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清洁卫生、无污染源、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
        在建畦床时,为提高耳场利用率,畦床宽以260厘米为宜,长度不限,整平畦床面并压实。畦床中间铺一条喷水塑料管,畦床两边各种两行玉米,玉米的垄宽为80厘米、株距为16-18厘米,为双行拐子苗,玉米垄与畦床间挖15~20厘米深的沟作为排水沟和人行道。对老耳场要先清除废弃的菌袋及残留物,然后再翻耙、整平、做畦床,并将畦床浇透水,以利保湿(为防除病虫害,喷洒5%的白灰水和800倍的敌敌畏药液)。在畦床面铺1层塑料薄膜或塑料编织袋片、遮阳网、细纱网等,以免雨水将泥沙溅于耳片上,降低商品价值。每666.7平方米可种植玉米4500株,摆菌袋10000袋。
        7 、开出耳口与催耳芽
        用5%石灰水擦洗菌袋,消毒灭菌,待菌袋表面干燥后,小口出耳,拍钉口,每袋100-160个左右。大口出耳,每袋倒开“V”形出耳口12~15个。开耳口时,一定要划破菌膜0.3~0.5厘米深,使之进入新鲜空气,刺激原基分化并形成耳芽。
        菌袋开出耳口后,将菌袋倒立摆放于畦床中,袋间距为2厘米,盖草帘进行集中催耳,每平方米放60-70袋,草帘喷水保湿,在适宜温度下10~15天可见耳芽。
        8 、出耳期管理
        调节湿度:出耳芽后,可揭去草帘,进行分床,袋间距大口10厘米、小口8厘米,每亩放10000—12000袋。上好微喷带,每天早、晚喷雾状水。初期因耳芽抗逆性差,要勤喷、清喷、细喷,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以保持耳片湿润、不卷边。当耳芽长至扁平或圆盘状时,应适当加大喷水量,使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95%,防止耳片蒸腾失水,促进迅速生长。要注意干、湿交替管理,特别是当耳茎和耳片生长缓慢时,应停水3~5天,使菌丝休养生息、积累养分,然后再喷水,使耳片健壮生长。耳片成熟前,宜减少喷水量,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耳片在这种湿度条件下,不仅能控制孢子弹射,而且耳片干净无水,不易烂耳,肉质肥厚、有弹性,产品质量好。
        控制温度:展耳期温度以20~22℃为宜,利于耳片整齐、健壮、耳形好、色泽深,商品价值高。若温度高于25℃,则开片难,再遇高温天气,子实体呼吸旺盛、细胞分裂加快、干物质积累少、耳片薄、产量低。因此,若遇高温天气,可喷水降温,以保证耳片良好生长。
        调节光照:子实体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在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下,耳片肉厚、色深、鲜嫩茁壮;否则,生长缓慢、色淡、骨质软,商品价值低。在玉米田中的光线能够满足黑木耳的需要,不用采取另外的覆盖物处理,能够确保光照充足。
        通风:空气新鲜有利于耳片良好地生长。若通风较差或摆袋过密,则耳片不易展开,易形成“鸡爪耳”或“团耳”等畸形耳,失去商品价值,且易污染杂菌和烂耳,降低产量。玉米田的环境黑木耳通风换气好,使耳片生长发育良好。
        9、采收
    当耳片展开,耳背出现少量白粉时,选择晴天上午进行采收。采收时要注意,不能破坏培养基,即有利于晾晒,又保证后茬耳的生长。在筛网上摆匀,保持好的形状,可增加商品价值。当耳片充分干缩,有脆声、一定的弹性时,及时入库保存或出售。
        10、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黑木耳收入:每袋可采收2~3潮耳,出鲜耳0.5千克左右,干耳30~50g,按干耳60元/公斤,每袋收入为1.8~3元;每袋料工费投入合计1.2元,每袋纯收入为0.6~1.8元,5000~15000元/亩之间。
        玉米收入:每666.7平方米可生产玉米1000公斤,按1元/公斤折算,可收入1000元。除去成本可获益500元。
        (2)社会生态效益: 代料栽培黑木耳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好产业,其投入产出比可达1:3,是农业产业产业的利润率较高的一个项目。一般说来,一个劳动力除进行田间作业外,还可附带管理20000袋。代料栽培,原料装在塑料袋中发菌,摆袋后在人为控制条件下长耳,可不受北方不良气候的影响,创造适宜于木耳生长的小气候条件。北方温差明显,干湿差也易于调控,所产黑木耳质量一般比南方的高,形成了东北黑木耳特色,产品成为日本、港澳、欧美的国家和地区指名进口的产品,促进了出口创汇。
        我省农林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这些原料除少数用燃料和作平菇的栽培外,绝大部分作了肥料和饲料,甚至焚烧污染环境。玉米和黑木耳间作,玉米秆和玉米芯和玉米面可作为生产黑木耳的原料,用于下一季的生产。是典型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