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蘑高效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3-06-2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栗蘑栽培技术是指利用板栗行间种植栗蘑。栗树下栽培的栗蘑,比普通栽培的蘑菇菇体健壮、肥厚,抗逆性强,同时还可做到树下保墒,有利于栗树生长,使栗树增产在30%左右。以下是具体栽培方法:
1 栽培时间
栗蘑属中温型菌类,栗蘑子实体形成和生长最适温度范围16℃~30℃,最适温度22℃~28℃。栗蘑菌丝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50~65d,所以制袋时间应比最适出菇时间提早2个月左右。遵化市一般在1~3月制袋接种培养,4~6月进入出菇管理,5~7月产品开始上市销售。
2 栽培料及其组成
生产“栗蘑”最好的原料是栗树木屑。除木屑外,农作物副产品如棉籽壳、豆秆、稻草等含纤维丰富的原料均可用来栽培,但以多种原料混合为佳。用于栽培栗蘑的辅助材料主要有玉米粉、麸皮、米糠、石膏粉及林地腐殖土。经试验,加入食用菌残菇碎柄及其废料,有利于菌丝生长和提高产量。
3 栽培方法
①选地。露地栽培宜选择地势高、向阳、排灌方便的地块,砂质土壤或有粗砂粒更好。为防止杂菌侵染,最好选择新开发的生地,地块土质过肥、过细、过黏都不好。
②栽培床的准备。栽培床应安排东西走向,长2.5~3m,宽0.45~0.55m,深0.25~0.35m,床间距0.8~1m为宜。栽培床挖好后,先灌1次大水,水渗后撒一薄层石灰消毒(见白即可),在石灰粉上再撒一层敌百虫粉,以防治地下害虫。
③码放菌袋。完成上述工序后,回填土2cm,然后排放菌袋,床宽0.45m码4行,床宽0.55m码5行。码放要紧密,横平竖直,以便于管理。
④填土包土帮。菌袋码好后,回填土,超过菌袋1cm即可,然后用0.5m宽的编织袋沿坑壁四周围好,并在床面上撒一层小石子。
⑤搭遮阴棚。按栽培床东西向插北高南低的架杆,搭上塑料布和草帘,以调温、保湿,防风沙和阳光直射,保持栗蘑鲜嫩。
⑥出菇期管理。自然条件下,一般在5月份出菇。应注意幼菇期管理,棚内要维持22℃~26℃的温度和80%~95%的相对湿度,栽培床内要保持适宜的水分,在喷水增加湿度时,雾滴要细,喷雾器口要向上,避免冲掉幼菇。从5月初~9月初,为栗蘑生长适期,每茬菇采摘期20d左右,以后可培育第2茬菇,1年可收获3茬。每收获一茬后要浇2~3次大水,水要把菌袋浸透,出菇后按幼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⑦采摘标准。栗蘑子实体,从原基形成到7~8成熟,一般需15~20d。采收标志是:菌盖外缘无白色的生长环,边缘变薄,菌盖平展,颜色呈浅灰色或灰白色,菌柄和菌盖背面见有微小菌孔层,但距盖缘1cm处尚无菌孔出现,子实体尚幼嫩时采收。采收前2~3d不要浇水,以免影响质量。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