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阿魏菇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2013-09-1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1.栽培材料 棉籽壳、杂木屑、甘蔗渣、稻草、各种作物的秸秆等均可作为栽培的主要材料。这些材料均要新鲜、无霉变。使用前需经日晒,秸秆、野草等要切成长3~5厘米的段或经粉碎。辅助材料有麸皮、糖、石膏粉、碳酸钙、过磷酸钙等。
2.菇房消毒 可用甲醛溶液喷雾消毒,并在地面撒石灰粉,密闭72小时,可达到杀虫灭菌效果,应在栽培前几天做好。
3.母种、原种、栽培种、栽培袋制作
(1)母种采用PDA培养,经消毒、接种,放入恒温箱24℃培养12~15天。
(2)原种制作 制作原种的容器一般采用罐头瓶或高压塑料袋。主要配方有:
①棉籽壳78%、麸皮20%、石灰1%、糖1%、料水比1: 1.3。
②棉籽壳98%、蔗糖1%、石膏粉1%。
③玉米芯80%、米糠1%、玉米粉8%、石膏粉1%、复合肥1%。
④稻草80%、麸皮20%、石膏粉1%。
⑤花生壳78%、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
⑥稻谷50%、棉籽壳40%、麸皮8%、石膏粉2%、石灰粉0.5%。
(3)栽培种和栽培袋的培养基配方、制作方法和培养温度同原种,工艺流程为:配料→装瓶(袋)→灭菌→接种→培养。栽培袋经过30~45天室内或菇房培养,菌丝长满整个灭菌袋后 10~15天,达到生理成熟,即可进行出菇管理。栽培袋一般采用聚乙烯塑料袋,袋子的规格为15厘米×28厘米。具体拌料、装袋、灭菌与金针菇基本相同。
配制好的培养基要均匀一致,尤其含水量要适中。一般来说,原种的含水量比栽培种要偏干一些,可延缓菌种的衰老。其三级种装瓶灭菌、接种、培养方法同平菇。
4.培养方式
(1)单面立埋半脱袋半覆土栽培 在棚内先每50厘米挖好宽80~100厘米、深40厘米的畦沟,并灌足底水。然后将发好的菌袋一端保留7~8厘米的塑料筒,其他部位塑料全脱去,保留塑料筒的一端朝上竖直排放于畦沟内,每畦沟排5~6行。排放时先扎着袋口,菌块前后左右之间均保留2厘米的间隙。菌块顶面和走道相平,菌块的四周和底部全部用营养土填充。
(2)全脱袋覆土栽培 将塑料筒全部脱去,立埋或卧埋,其余同上处理,在菌面上方覆盖上1~2厘米厚的营养土。过几天,菌丝会穿过覆土,露出表层,在适宜的条件下扭结出菇。
(3)墙式栽培 最简单的一种方式,直接把菌袋排放在栽培场所,一般排6~7层,两头出菇地面浇水。为了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在两行之间的地面上挖一条浅沟,沟内不断存有少量清水,让其自然挥发,这样幼菇期基本不用喷水,幼菇长大后,每天也只喷1~2次,室内湿度就能满足需要。
5.出菇管理 菇棚内温度应保持在10~20℃,出菇期温度调节到12~25℃,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温度高于25℃时,白天要在薄膜顶上盖草帘或麦秸遮荫,温度低于12℃时,白天要让阳光透过薄膜增加室温,即用昼盖夜揭来降温,用昼揭夜盖来升温。在通风方面,一般情况下不用调节即能满足需要,遇到大风天气,要用柴草遮挡风面的通气窗,发闷时,打开通风口,只要进去空气清新即可。在散射光要求方面,阿魏蘑生长期间,需200~1500勒克斯的散射光,可通过门窗开启、电灯泡进行调节,塑料棚通过揭帘调节。冬季光照较弱,白天揭去保温帘 1/3~1/2比较合适。春季光照较足,尽量将保温帘盖好,透过的散射光即可满足其对光照的需要。若光照不足,易出现畸形菇,柄长而且盖小。
由于菇房空气湿度大,栽培菌袋易出现绿霉污染,后期易出现菇蚊危害,要注意防治。可定期用石灰粉消毒,保持菇房周围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污染严重和有虫蚊的菌袋。
6.采收 当菌袋上生长的子实体菌盖由内卷逐渐平展后,即可采收,这时的品质最好,产量最高。阿魏蘑以鲜菇食用最为可口,采收后应立即销售,切忌浸水,否则容易引起腐烂变质。并注意轻拿轻放,减少碰撞,尽量保持菇体外观完好,使保鲜期延长。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