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姬菇栽培特点
发布时间:2013-10-1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真姬菇栽培有三大特点:一要求基质材料偏硬质化;二是菌丝发满菌后必须再经后熟处理;三是对出菇条件要求苛刻,尤其对温度适应范围偏窄。
①配料装袋。培养基的配方 A、棉籽壳90公斤,麦麸10公斤,过磷酸钙4公斤,红糖2公斤,石灰粉2公斤,水130——160公斤;B、木屑85公斤,麦麸、玉米(2341,15.00,0.64%)粉、黄豆(4681,33.00,0.71%)粉各5公斤,过磷酸钙4公斤,红糖3公斤,石灰粉、石膏粉各2公斤,水140——180公斤;C、棉籽壳、木屑各40公斤,麦麸、玉米粉、黄豆粉各6公斤,米糠2公斤,过磷酸钙4公斤,红糖、石灰粉、石膏粉各2公斤,水140——170公斤。按配方称足原料,干料先混合均匀,糖溶于水后掺入料中拌匀,料的含水量掌握在63%——65%,pH值6.5——7.5。采用17厘米X33厘米X0.05厘米低压聚乙烯袋装料,边装边压,松紧适度。装料至袋长50%左右即可,然后套颈圈,用包装线扎紧袋口,随即进行灭菌。
②灭菌接种。装好袋后立即灭菌。常压灭菌100℃,维持10——12小时,高压灭菌121℃,保持1.5——2小时。灭菌结束后,需待温度下降50℃以下方可打开灶门,搬出菌袋。当袋内料温下降至30℃时即可进行接种,接种过程必须严格无菌操作。750毫升菌种瓶原种可接30袋;
③菌丝培养及菌丝后熟培养。接种后在气温30℃条件下,空气湿度75%左右,密闭光线,一般50天左右菌丝即可发满菌袋。菌丝后熟培养指菌袋可在培养室原地不动,使室温升高至35℃左右,如空气过于干燥,可适当提高湿度至80%,通风量较前稍大,约经30天左右,菌袋由洁白色转为土黄色时即达到生理成熟;
④搔菌催蕾。打开袋口,搔去料面四周0.2厘米的老菌丝,并向料面注入清水200——300克,也可直接浸入水地中自行吸水,约2小时后,将多余清水倒出。然后在袋口盖上潮湿报纸或粗白布,同时降温至13——15℃时,相对湿度90%——93%,增加通风量,光照在50——100勒克斯。经10——15天,料面上可见针头状灰褐色菇蕾。
⑤出菇管理。菇蕾出现后,揭去覆盖物,菇房温度保持在14℃左右。采取向周围和地面喷水的办法保持90%的湿度,切勿直接向菇蕾喷水。通风以勤、慢、小、常为主,始终保持棚内空气新鲜。适当控制光照在500勒克斯左右,经5——7天,当子实体约八分熟时,菌盖上大理石斑纹清晰,色泽正常,形态周正,具旺盛的生长态势,菌盖直径1——3厘米,柄长4——8厘米,最长9——12厘米,粗细均匀,即可采收。采收时要小心轻放,不得碰撞,不得挤压,以防菇体破损或变色。一般真姬菇生物学效率可达50%——60%左右,高者可超过70%,商品率80%左右。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