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菇的主要栽培措施
发布时间:2013-10-1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1、培育优质菌简 优质菌筒的培育是夺取高产优质的基础,成品率的高低是决定经济效益好坏的关键。
2、选择最佳的接种季节 江南各省多选在2~4月份接种,高海拔地区及北方接种季节以2~3月为好。低海拔地区3~4月份接种。此时接种成品率高,经越夏后于10月份后陆续出菇,经过长时间的发菌,菌丝分解培养料彻底,积累养分多,出菇整齐,朵形好。
3、选择优良品种及优质菌种 目前花菇品种的选用各地看法不一,使用较多的是135、241-4-135。是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从日本引进的段木香菇菌株经驯化而获得。属低温型菌种,最适出菇温度8~17℃,在袋栽上菌龄为160~200天,出菇较适合。朵形好、产量高、花菇比例大。241-4是浙江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从241中驯化而获得的低温种,是目前袋栽香菇上最高产的一个优良菌株。但花菇比例较135低。此外各地还选用不同编号的菌株如939、901、9015、寿花6号、寿花8号等。在菌种选用上要求纯、壮、适龄、培养料含水量适宜并呈块状。
4、选择合理的配方 木屑77%、麸皮20%、石膏粉2%、糖1%。但木屑需选适合香菇生长的阔叶树种,且颗粒偏粗为好,培养料含水量适当偏高达60%~62%。菌筒需装紧实,15厘米×55厘米的菌袋装湿料2~1.1公斤为宜。
5、抓好接种培养及菌简的越夏 提倡用接种箱接种,每筒单面接种3~4个穴。并用石蜡或胶布封口, 井 字形堆叠8~10层,并保持培养室温度20~22℃10~15天,使菌种尽快恢复吃料。当菌丝吃料生长直径达8~10厘米大小时,用铁钉在封蜡处进行第一次刺孔通气,并进行第一次翻堆。在菌丝长满袋后可用铁钉第二次刺孔(周身刺40个孔)深度为0.5~1.5厘米。以后还可酌情进行1~2次的刺孔,使总孔数达60~80个。刺孔通气的目的是增加通气量,使培养料分解彻底,预防菌袋突起过多,分泌黄水过量,使菌皮过厚影响出菇,或造成菌筒局部腐烂。在越夏期间,尤其是刺孔后要特别注意通风降温、降湿,防止高温烧菌及菌筒污染腐烂。
三、菇场的选择及菇棚的搭建 菇场宜选通风、向阳、交通方便、污染源少的田块。用毛竹或木棍作支架或立柱,高1.8~2.2米,宽0.9~1米,4~6层,每层间隔30~40厘米,两床间留60~70厘米的走道,呈拱形,上盖薄膜,且薄膜四周垂地,并能上下活动。顶层及四周用茅草或秸秆等格遮阴棚,且以5阳5阴为宜。
四、花菇的培育 在当地的气温降至18~20℃,菌筒的菌龄达160天以上,即可将菌筒横排于层架上(不脱袋)进行出菇管理,并抓好以下几个措施。
1、拉大温差刺激出菇 菌筒上架后白天覆盖薄膜,使棚内温度达23℃,夜间掀开四周薄膜,降温,使昼夜温差达8℃以上,连续4~5天,刺激原基的形成。但白天盖膜时要防止高温(25℃以上)引起烧菌。
2、及时割膜井剔除无用菇蕾 当菇蕾形成1~1.5厘米大小时,要及时将菌袋的薄膜用刀片沿菇蕾四周割开3/4大小的圆形,使菇蕾可正常生长。割膜不宜太早或太迟,太早菇蕾未分化完全易干澡及受冻而死亡或形成 茹钉 。太迟容易造成畸形。一批菇每袋留5~8朵,多余的及畸形的菇蕾要及时连根剔除,去劣留优,以达到优质。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要将四周薄膜掀起,加大通风量,降低菇棚湿度,促使菌皮开裂形成花菇。遇到雾大及阴雨天气又要盖上薄膜防止潮湿空气进入菇棚,在霜冻季节的下半夜需将薄膜盖起,以防原基受冻死亡。管理期间主要是协调温、湿度、通风量及光照强度等因子。
3、适时采收及时注水催菇 当菌幕未破裂时就应及时采收,送保鲜厂保鲜或及时脱水烘干,长完几批菇后菌筒失水变轻(在1.5公斤以下)需用注水器进行注水催菇,催菇后继续上架管理,促使花菇再次形成。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