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赤霉菌病
发布时间:2014-07-1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赤霉菌又叫镰刀菌或镰孢霉菌,是食用菌菌种分离时的一种常见病害菌,尤其是用粪草料或棉籽壳或锯木屑作原种或栽培种时,发生率较高。所以应当选择合适的培养料。
症状发生初期,受害菌丝转变为白色,后期培养基或培养料呈紫红色。此为区别与链孢霉菌的重要特征。
病原 赤霉菌无性阶段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有谷类镰孢霉菌学名为Fusarium graminearum。和腐皮镰孢霉菌(F.oxysporum)。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菌落白色,绒状或棉絮状,菌丝纤细。在麦粒或棉壳上生长时,较易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或双胞,无色,椭圆形或长椭圆,大小不一。
发病特点 培养料灭菌不彻底会产生分生孢子,可通过空气产生分生孢子,进行气流传播,小麦种籽和棉籽壳带菌率较高,麦粒培养料灭菌不易彻底。
防治方法:
(1)拌料时,选用新鲜干燥不带镰孢霉菌的材料作培养料,用20%石灰水浸泡12-24小时,然后用清水洗。
(2)可用干料重量的0.2%多菌灵拌料。
(3)对麦粒或谷粒菌种的高压灭菌时间延长1小时,彻底灭菌。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