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是我国传统中药的瑰宝,素有神芝、瑞草之称,是灵芝科灵芝属(Ganoderma)所有真菌的总称,自然状态下以阔叶树的腐木作为营养材料呈腐生生长。灵芝在全国各地都能采集到,但由于森林植被被过度砍伐,越来越多的野生种类已日渐罕见,数量也日益贫乏。珠海可见灵芝野生分布,主要生长在台湾相思、苦楝等枯树木材上。
灵芝的代料栽培,通常选用树木的下脚料或农副产品,加入适量的辅料配制而成。由于防台风等原因,珠海每年要修剪大量行道绿化树种木材,芒果作为珠海乡土树种,多被选作行道绿化树。如何让木材废料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变废为宝,中国农业网的笔者通过以芒果作为灵芝栽培基质主要木材原料,加入棉籽壳、麦麸等辅料以代料栽培方法种植灵芝,以确定具有珠海特色的代料栽培基质配方。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本项目的研究试验设在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梅溪基地,地处广东省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2.4℃,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适合灵芝的周年栽培。
1.2试验材料
1.2.1木屑原料选用珠海广泛种植的园林绿化树种芒果木材,侧枝直径大于4cm。木材于2009年5、6月在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梅溪基地内采伐,粉碎成直径≤5 mm的木屑颗粒。
1.2.2供试菌株由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提供的美国大灵芝菌株。
1.3试验方法
1.3.1母种培养基PDA培养基(1000 mL):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1 g、磷酸二氢钾1 g、琼脂粉15 g,加水至1 000 mL。
1.3.2原种培养基芒果木屑73%,麦麸25%,硫酸钙2%。
1.3.3栽培种培养基根据质量比例,栽培种培养基处理1~6中,芒果木屑、棉籽壳、麦麸三者的含量分别为:处理1,39.5%、39.5%、20%;处理2,59%、20%、20%;处理3,69%、10%、20%;处理4,69%、20%、10%;处理5,79%、10%、10%;处理6,89%、0%、10%。各培养基另加硫酸钙1%,培养基含水量60%。
1.3.4栽培管理与统计栽培包用规格为17 cm×30 cm的聚丙烯塑料袋装1 kg湿重栽培料,于121℃,0.15 MPa蒸汽灭菌2.5 h。冷却后以双头方式接种,接种后将菌包封口,整齐堆放。菌丝满袋后,转入出芝室进行开袋出芝管理。实验安排于7—9月施行,平均气温29.1℃。每个处理30包,3次重复,随机选10袋进行定点观察记录,记载菌丝体生长速度、长势、现蕾时间、子实体大小、形状,灵芝采收后烘干并测量干质量。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培养基对灵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从表1看出,不同培养基中,菌丝体长势、生长速度、满袋时间及现蕾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处理6生长最快,菌丝长势最弱,满袋时间最短,但现蕾时间最长;处理5、3生长较快,满袋时间较短,处理3较处理5菌丝长势较好,现蕾时间短些;处理2、4菌丝生长较慢,满袋时间较长,处理2较处理4菌丝长势好,现蕾时间短些;处理1菌丝萌发速度、生长速度最慢,满袋时间最长,但菌丝长势最好,现蕾时间最短。这些说明:麦麸含量对菌丝长势及现蕾开伞起关键性作用,含量为20%时菌丝浓密粗壮,现蕾、开伞时间短,含量为10%时菌丝稀疏,现蕾、开伞时间较长;芒果木屑含量较高时,菌丝萌发及生长速度较快,满袋时间较短,但由于木屑间隙较大,导致菌丝稀疏,不结实,不均匀,现蕾时间推迟。
2.2不同培养基对灵芝子实体形态的影响
由表2看出,6个处理中,子实体形状分为2个类别,处理1、2、3的子实体菌盖为扇形,色泽较浅,菌柄为扁圆柱形;处理4、5、6的子实体菌盖为椭圆形至圆形,色泽较深,菌柄细长,呈圆柱形。菌盖的长度、宽度、厚度及菌柄长度、粗度均存在明显差异。菌盖长度、宽度及菌柄粗度均是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6;菌柄长度为:处理6>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菌盖厚度为:处理6>处理5>处理4>处理1>处理3>处理2。说明麦麸含量对子实体菌盖形态也起关键性作用,这与麦麸含量影响现蕾开伞时间相一致。麦麸含量高时,由于开伞时间早,菌盖宽大,菌柄较短且粗壮;麦麸含量低,开伞时间推迟,子实体形状更偏似于野生灵芝。另外,随着芒果木屑与棉籽壳配比的降低,菌盖逐渐变小。
2.3不同培养基对灵芝子产量及药用成分的影响
由表3看出,各处理灵芝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与其形状大小呈正相关,即处理1、2、3的子实体干质量、孢子粉干质量及生物学效率均较高,而处理4、5、6该3项指标的数值较低;但就药效成分比较,6个处理在灵芝多糖、总三萜、锗的含量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培养基对灵芝子实体产量的影响,针对子实体干质量作方差分析及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结果如表4、表5。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灵芝产量存在极显著影响,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结果表明,处理1、2、3与处理4、5、6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麦麸含量是灵芝产量的主导因素;而处理1、2、3相互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子实体产量均较高,处理4、5、6相互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子实体产量均较低,随着木屑比例的增加,子实体产量轻微下降。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