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承地区,以赤城县和丰宁县为主产区,具有丰富的野生猪苓资源。随着市场需求急剧增加,人工过度采挖,野生猪苓资源快速减少,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猪苓属菌类药物,具有利尿、渗湿、祛痰、耐毒的功能,对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还具有抗癌的作用。随着人工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为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科技人员和种植户对猪苓的人工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并反复试验,成功探索出了猪苓仿野生栽培技术。
1 技术路线
猪苓仿野生种植技术主要包括密环菌人工培育,小猪苓无性繁殖和基地林地套种大面积扩繁三个方面。
1.1 育种技术路线:蜜环菌试管繁育→密环菌扩繁→栽培菌种制备→杂木材料准备→接菌到杂木培养→菌种生长管理→蜜环菌棒成品→猪苓菌核接菌到蜜环菌棒→猪苓菌种生长管理→采收猪苓作种。
1.2 林药套种技术路线:选地、整地、挖坑→备杂木→大面积无性繁殖播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储存。
2 栽培方法
2.1 选择种植地。猪苓适宜于坡向为半阴坡,东南或西南走向,海拔在1500~2500m为宜。土壤为肥沃黑土或疏松的砂质壤土,土层深厚,并有丰富的腐殖物(腐殖物为桦木、橡树、白杨树等阔叶树落叶或腐叶),并采取林下种植。阔叶树落叶或腐叶作为猪苓营养源,桦木、橡树、白杨树等树木为猪苓提供适宜生长环境。
2.2 猪苓所需菌材培育。蜜环菌是猪苓生长所需的营养来源,在种植猪苓前要先培育具有丰富的蜜环菌的菌枝、菌棒、菌床。
2.2.1 制取蜜环菌。首先在适宜的环境下,采用试管繁育的方式制取蜜环菌,然后通过密封器具进行大量扩繁。
2.2.2 培养菌枝。选用直径为1~2cm的桦木、橡树、白杨树等树木枝条,截成5~15cm长的小段,在硝酸铵溶液中浸泡约15min去除杂菌。然后将所选林地整地,根据需要和自然条件进行挖坑,深度为40cm。坑底铺垫一层潮湿树叶,将上述浸泡好的树枝段在坑内平铺2层,上面摆放带有蜜环菌的菌枝,之后用薄土覆盖,然后再摆放两层树枝段,如此反复摆放5~8层,最后覆土8cm厚,以树叶覆盖,培育50d。
2.2.3 培养菌棒。将备好的直径5~8cm阔叶树枝干锯成50~100cm长的木段,在木段上,每隔10cm砍一V型小口,将蜜环菌种接种于小口处。将接种后的木段搭成井形架。置于1℃左右的温度下培养2~3个月。也可以按照菌枝培养的方法,将木段置于坑底,两层木段之间加入蜜环菌枝,用土填充空隙,共摆放5层,上层覆土。
2.2.4 培养菌床。一般在5、6月或8、9月进行。根据需要或自然条件,挖50cm深的坑,坑底铺一层树叶,然后摆放新鲜木段,其间距为3~5cm,木段上放置菌枝,上面覆土。
2.3 猪苓的种植
2.3.1 选用菌种。一般情况下选用个头小、瘤状物多、表面凹凸不平的猪苓直接作种。或选用品质好的猪苓,切块儿作种。
2.3.2 种植猪苓。将培育好的菌床挖开,取出上面几层菌棒,将猪苓菌种直接铺于最下一层蜜环菌生长旺盛菌棒上,再用树叶填充空隙,然后按上述方法摆放菌棒和猪苓菌种,最后在顶层覆土15cm厚,上覆地膜。
3 采收加工
3.1 采收时间。利用蜜环菌菌种和猪苓菌种进行人工栽培猪苓,一般生长期为3~4年。采收时间在每年4月份或11月份前后,最好在成熟或休眠期,应选择晴好天气,并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方可,注意尽量不要在雨天、雪天采收,以防冻伤损坏。
3.2 采收方法。开穴检查,黑猪苓上不再分生小(白)苓或分生量很少,甚至猪苓已散架时可及时予以挖出。如果蜜环菌菌材的木质较硬,或实用的椴木较粗,可以只收获老苓、黑苓及灰苓,留下的白苓继续生长,如因椴木已被充分腐解、不能继续为蜜环菌提供营养,则必须全部起出,重新进行栽培。采收时要尽量避免损伤猪苓。
3.3 采后处理。收获后的猪苓,首先进行分等分级,小猪苓可直接用于无性栽培播种。老苓、黑苓则按其个体大小分级,以便统一安排加工。对成品猪苓进行清洗、晾晒,也可采用烘干方法,使含水率达10%~12%时,即可作为商品出售或保存。【王有军 河北省赤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现代农村科技》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