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1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当前,很多地区种植的平菇正值出菇期,受天气、种植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黄菇病发生极其普遍,给菇农造成了不少的损失。黄菇病包括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黄腐病和枝霉菌软腐病三种,提醒菇农做好病害的预防。
细菌性斑点病 这种病害一般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生,但在近几年的平菇生产中,冬季也时有发生。发病时在平菇子实体的菌盖上形成褐黄色的小斑点,初期为小斑点,后期斑点相连形成大的病斑,使菇体的商品价值大大降低。发生的原因是喷水过大,菇体对水分的吸收能力有限,停留在菇盖上的水分短时间内难以吸收,菇盖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导致细菌入侵,形成侵染斑点。
细菌性黄腐病子实体感病初期为黄色,生长停止,最后腐烂,病菇散发出难闻的腥臭味。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这种病害,致病原因主要是菇棚内的菌袋摆放密度过大、菇棚通气不良。
枝霉菌软腐病子实体感染病菌后,在菌柄及菌褶都长满白色的菌丝,菌柄基部呈现水渍状软腐。该病与细菌性病害的区别是,在发病子实体上有白色的菌丝,一般不散发出臭味,病菇稍稍触动即可倒下,呈污黄色。
要想避免黄菇病的发生,生产中菇农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控制棚内湿度。将棚内湿度控制在95%以内,每次喷水都应注意通风换气,特别是在冬季,子实体生长较慢,对水分的吸收慢,更应该注意喷水方法,杜绝喷关门水,防止夜间湿度过大。二是合理堆放菌棒。菌棒在菇棚内摆放应该以宽松为主,菌棒与菌棒之间预留一定的空隙,以便将出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生物热散发出去。三是及时摘除病菇。无论由哪种病菌引起,病菇一旦在菇棚中出现,都要及时摘除,并喷洒霉斑净、保清、万消灵等药剂防治。
在此提醒,出菇期间,不管有没有黄菇病发生,最好每隔6~7天在菇棚内均匀喷洒一次霉斑净或保清等溶液,杜绝黄菇病的发生。在杀菌剂防治的过程中,配合喷施一定浓度的壮菇抗病类促长剂如菇盛、菇宝乐等,效果较好。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