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种养废弃物大约有36亿吨,如何有效利用种养废弃物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
不久前召开的山东省科技奖励大会上,摘得2015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种养废弃物高效生产食用菌及菌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则让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据了解,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以食用菌高效转化未被利用种养废弃物和菌渣资源化关键技术为研究目标,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并集成配套,实现了棉籽壳等高成本传统原料的全替代,填补了香菇菌包精准化生产和出口保活技术的国际空白,实现了香菇轻简化设施周年出菇,并解决了食用菌菌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通过构建高效循环模式,实现了种养废弃物菌业生产与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的有机衔接,大大提升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化水平。
“我们创建的双孢菇草粪复合料隧道二次发酵处理工艺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设计出全程无菌菌包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建立了双孢菇菌料、香菇和杏鲍菇菌包标准化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创建了香菇出口菌包贮运保活技术,解决了菌包安全保活出口的难题。同时还研发出高产专用新型基质栽培配方6个,可替代传统原料60%以上,产量提高6%—12%。”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万鲁长告诉记者,项目课题组利用系统选育、诱变育种及野生驯化等方法,育成高效转化玉米秸、畜禽粪便的双孢菇新品种2个,生物转化率较常规品种提高8%—15%,高效转化棉秆、花生秧、木屑的杏鲍菇新品种1个,较传统品种生物转化率提高10%—12%,高效转化果木屑的香菇新品种1个,生物转化率达82%,并找出了菌类活性物质含量与菌种活力间关系,为此发明出提高不同菌类功能活性成分含量的发酵及提取新工艺,还探明了其抗氧化机制。
根据需求,该项目研发了新型双孢菇控温菇棚和香菇专用节能周年出菇设施,节能效果达40%—50%,空间利用率较传统模式提高了3—4倍,该所还创新了物联网环境调控及工厂化出菇工艺技术,使生产周期缩短9—10天,进一步提升了种养废弃物高效转化食用菌的环境调控技术,优质菇率提高22.3%,并集成创建了双孢菇、香菇、杏鲍菇优质高产标准化周年栽培出菇管理技术体系,实现了食用菌低成本周年化高效生产。
为与生产实现配套,项目组还研制出利用菌渣生产有机肥、栽培基质和养殖垫料的专用菌剂4个,研发出菌渣有机肥产品5个、蔬菜和食用菌栽培用菌渣基质配方16个、畜禽养殖菌渣发酵床2种,并建立了菌渣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和种养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模式,实现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高效增值。该课题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项,发表论文54篇(SCI收录19篇),出版著作6部,制订行业标准2项,省级地方标准9项,成果整体达到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
据了解,这些先进技术连续4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农业先进适用主推技术,在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市累计推广15万余棚,推广新型出菇设施9000余棚,新建菌渣有机肥生产线10余条,项目新增效益73.01亿元。菌包出口到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创汇600多万美元。项目实施期间,培训技术骨干和菇农4万余人次,菇农人均年增收1.8万元以上。(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