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菌行业装备及菌需物资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食用菌市场编辑部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机械装备和菌需物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催生了众多智能化创新设备和知名菌需物资品牌的诞生,使得食用菌产业新的技术、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为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持。目前,食用菌栽培从拌料、装袋、接种、灭菌、出菇、采摘等整个生产流程都可以实现机械化作业、智能化操控,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也已成为改变食用菌生产方式的重要引擎。
食用菌产业要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态势,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走智能化发展之路,这是已被行业同仁达成共识的理念。面对生产成本激增、产业效益下滑、科技研发相对滞后等产业发展现状,在工业4.0国家战略大背景下,装备制造和菌需物资供应企业该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转型,食用菌产业又该如何更好地由传统种植模式向工厂化生产过渡?针对这些问题,中国食用菌商务网、食用菌市场编辑部组织人员对全国食用菌行业装备及菌需物资生产供应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此报告供行业同仁参考。
一、食用菌机械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食用菌机械装备基本发展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农业装备的保障作用日益凸显。我国食用菌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典范,近年来在装备水平的提升上发展速度迅猛,加快了推进食用菌产业现代化的步伐,节省了生产和劳动成本、增加了产业效益、提升了企业整体竞争力。
根据调研显示,我国现有食用菌机械装备制造企业451家,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河南、浙江、福建等省区。其中拌料、装袋等生产机械制造企业369家,灭菌、消毒等压力设备制造企业58家,以及产品包装机械企业24家。这些企业基本发展情况如下:
1、从装备应用和普及程度上来看,食用菌产业的机械化普及程度是领先于其他农业项目的,尤其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现代装备已经覆盖了食用菌制种、栽培、加工等各个环节,包括菌种发酵、空气净化、培养基制作、菌包生产、环境控制、产品干制、保鲜及深加工提取等,形成了由原料生产到菌种制作和菇房温湿光风自动控制及加工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已经基本构筑起了食用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装备基础。例如江苏省华苏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二期建设时,整体设备采购金额达5000多万,设备涵盖了食用菌生产的每个环节。同时,近年来在食用菌主产区农户生产中设备使用普及程度也有大幅提升,如装袋机、灭菌设备等。从抽样调查结果看,主产区在生产中虽然装备普及程度不及工厂化企业集中和完善,但市场空间较大,尤其是价格优惠、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便于移动的设备,更受广大同仁关注和欢迎。
2、从自主研发水平来看,在本次调研的451家装备企业中,有70%-80%的单位告知拥有自主研发的新装备,其中有些企业在研发生产的过程中投入较大。例如江苏连云港国鑫食用菌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最新开发的十套菌菇生产设备将在本届会展中隆重亮相。据调研了解,国鑫公司在该设备开发上每套设备投入的研发费用平均达到300万人民币。相关设备投入市场后将为中国民族装备在智能化生产上再填新丁。但也有一部分装备生产研制单位规模较小、综合实力较差、科研人员和设备设施不到位,停留在简单农机水平上。
3、从专利技术申办的角度来看,随着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装备生产企业专利申请意识逐渐增强。根据调研情况,目前食用菌相关装备专利的拥有数量在逐渐提升,主要涉及的专利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并且有的企业拥有多达几十项国家专利。如国鑫公司目前拥有专利59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PCT)2项、申请发明专利24项已获授权12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9项已获授权26项,申请外观专利4项已获授权3项。漳州益利公司拥有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还有很多装备生产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本次调研的451家企业中,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有近百家。正是这些新的专利技术和装备在推动着产业向更加现代化和智能化迈进。
4、从装备的智能化程度来看,很多装备单位看好未来智能化装备领域的较大市场,并且有些企业已经率先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不仅仅是进行装备的升级,还融合了物联网技术由计算机控制进行计算协调分析,根据预设数据并结合外界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及光照和预设值进行比较和协调分析,可以做到换气几乎不改变温度、湿度的变化,从而模拟食用菌最佳的生长环境,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实现岀菇无需人工管理,全程由计算机控制岀菇周期对环境需求的变化,从而达到了保质保量,降低了企业的人工使用成本。本届连云港会展各个企业带来的1000多项新产品、新技术涉及自主创新的食用菌智能化生产设备有近百项,这标志着中国食用菌产业将向智能化转型提升。
5、从市场销售份额来看,接受调研的企业年销售额汇总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食用菌相关装备市场销售份额近10亿元人民币。根据全国生产情况预计全国有近600万个菇棚,随着设施现代化普及,传统菇棚将向现代化菇棚提升,菇棚改造及新建市场空间将达到1000亿以上。同时在工业4.0的推动下,工厂化出菇房将向智能化提升,智能装备市场份额预计在250亿元以上。随着食用菌生产机械高端创新的发展,1200亿市场空间可期。
(二)食用菌装备生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食用菌装备的发展情况对比,我国食用菌装备正在赶超或领先世界水平。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行业标准缺失。“得标准者得天下”,标准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更是企业开创市场继而占领市场的“武器”。在本次调研的451家企业中,推行国家标准的均为灭菌、制冷、加湿等应用广范、国家有明确执行标准的企业。而用于生产的相关装备生产企业80%是执行的企业标准,20%执行的非标生产。从设备生产企业来考虑,生产非标设备主要目的是保护自己生产、维修的唯一性,但也说明了食用菌装备行业没有标准。一些粗糙的设备靠价格低廉来获取订单。无标准就无质量可言,再加上售后服务不到位,导致的结果就是用户的损失和市场的混乱。
2、服务体系不健全。食用菌机械装备没有统一的服务组织和部门在机械的流通、维修、使用示范、使用技术培训、信息和中介等方面做服务,所以当生产企业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能找厂家,有些装备企业没有售后能力或者处理不当就会出现投诉。每年中国食用菌商务网都会收到多起会员单位寻求帮助或者投诉相关装备企业的事件,作为行业媒体单位我们会积极协调处理,但也确实反映出装备企业行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3、与实际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虽然目前食用菌行业机械装备需求越来越大、发展势头良好,但还是存在和实际生产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客观因素,大多装备集中在工厂化生产和个别品种的生产领域,而我国幅员辽阔,有几十个商品化栽培的食用菌品种,每个品种的栽培模式又都存在差异,有的是木腐菌、有的是草腐菌、有的是袋栽、有的是覆土、有室内栽培、有的是田园大地栽培,这就导致了需求的多样化,目前的装备发展水平与实际生产的要求还不能完全相适应。另外一方面是主观原因,有些食用菌生产单位对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长远规划,导致重复的设备投资并且还得不到保障,以致出现与实际生产不相适应的状况出现。
4、食用菌装备普及产区间差异明显。我国食用菌主产区有800多个,各地经济和食用菌生产条件很不一致,使得我国产区装备步伐不一致,在个别机械利用率较高省份,食用菌机械综合化应用程度已经超过80%,而一些欠发达的食用菌主产区还不能达到10%,依然依靠人工传统方式来生产。具体来看,东部发达地区中的江苏、福建、山东等工厂化食用菌发展大省,食用菌机械应用较为广泛,而中部、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当地食用菌项目作为脱贫项目,种植户收入普遍偏低和财政紧张造成的对农业类机械补助不足,使得这些地区机械装备普及进程缓慢。
5、广谱型食用菌装备更新换代缓慢。当前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方向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食用菌产业作为高附加值的农业项目发展速度很快。虽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很多物资装备企业进入食用菌行业,但从全局来讲我国食用菌广谱型装备的发展并没有随着它所服务行业的调整而调整,其发展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传统生产中适合小规模作业的相关系列设备。
6、食用菌加工装备市场缺口大。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量占农业总产量的80%左右,而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仅仅不到20%,近年来虽然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得到一些发展但速度较缓慢。据了解,目前很多食用菌加工企业在选购精深加工设备的时候,可选择和对比的空间不是很大。应该说食用菌加工机械市场,随着食用菌行业加工工艺的不断拓展未来市场空间很大。
7、食用菌装备企业技术创新不足。据调研,我国食用菌装备企业的研发、生产和售后服务方面发展的良莠不齐,甚至有的企业还停留在“模仿”阶段。有较大一部分食用菌装备企业科研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8、食用菌生产机械安全生产有待重视。食用菌生产是一个相对劳动密集型产业,采用机械化减少人力投入势在必行。但在大量的装备被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出现了因为机械设备缺少监理或操作疏忽导致的相关事故出现。今年1-9月份,行业内陆续发生过厂房着火、设备操作不当工人受伤甚至锅炉爆炸事件,这种事故的出现是设备生产企业和设备使用单位都不希望出现的。所以要切实加强食用菌相关机械安全生产的监理,最大限度的保护、保障生产安全。
(三)提高食用菌装备水平的相关建议
1、抓住政策优势惠及行业同仁。建议装备生产企业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大背景下,要加大食用菌装备购置补贴申请力度,积极向注册所在地或者主销区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进行申报,争取加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让行业同仁享受更多经济上的补贴优惠。目前行业内有些装备生产企业的产品已经在农机补贴范围内,如江苏裕华、江苏爱菲尔(果蔬保鲜库)、浙江青风等企业生产的部分产品。
2、加快食用菌装备技术创新步伐。机械化是衡量产业发展水平、反映产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机械化是行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保持我国食用菌产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装备企业要满足行业集约化、产业化生产的要求,实现低耗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成套化,关键要靠科技创新的支持。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我国食用菌装备行业标准正在逐步形成的过程中,设备研发单位应该大力申请国家专利,一方面是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另外一方面也是促进行业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4、重视国内、国际新装备市场动态。我国加入WT0后,国内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和融合。食用菌装备企业也必须顺应这一形势,在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同时,要吸收消化国外食用菌装备现代设计方法、可靠性设计技术、试验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基础件的共性技术,实施工艺创新。推进工艺快速反应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农业装备的技术含量;同时要力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拓宽外向型经济领域,提高竞争力。
5、加强装备使用人员培训力度。完善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手段和设施,增强培训能力,是装备企业在设备销售中的一大优势,也会大大降低装备企业的售后费用和投诉率。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国鑫公司有专门用于培训的微工厂,淄博花山食用菌研究所也有自己专门用于培训设备应用的实操车间和出菇车间。建议相关企业要大力加强装备技术和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建设,减少用户的“迷盲”度。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视频栏目刊发的相关设备操作视频就已经和正在为很多网友及装备生产企业提供服务和帮助。
6、强强联合建立产业链合作联盟。食用菌生产涉及到多个行业的联合作业,形成产业链合作联盟能在行业形成较大的合力和影响力,不但能为成员企业带来新的客户、市场和信息,也有助于企业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开拓。对于生产企业而言,联合采购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这或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行业内以江苏爱菲尔公司牵头成立的装备企业联盟正在运行中,期望大家抱团拓展市场。
2013年,德国正式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明确了信息化在工业化中的重要作用。时隔两年,“农业4.0”也喧嚣尘上。有关专家称,农业4.0是现代农业的最高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可能会出现农业4.0的初级、中级、高级和终级等不同时期。而大农业中食用菌产业尤其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最有可能率先进入农业4.0的高级和终极阶段,符合国家提出的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方向,所以我国食用菌装备企业已经进入重要发展机遇期。
二、食用菌投入品及原材料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投入品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1、发展现状:本次调研涉及的食用菌投入品范畴是指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农药、肥料、消毒剂等。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到,目前我国食用菌投入品生产企业有83家,其中有国家、省、市等相关部门生产许可的22家,有独立注册商标的企业24家。综合分析,投入品生产和使用领域呈现以下发展特点:一是生产能力与产量迅速增长;二是不断开发投产高效新品种,品种结构调整明显;三是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四是科研开发不断加强,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五是行业管理逐步法制化。
2、存在问题:一是个别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资质不健全。我国菌肥菌药行业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企业规模小、产量低、创新能力不足等,这些都不利于行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二是农残超标影响食用菌产品出口。今年3月份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了一条关于香菇收购商联合提高收购价格的新闻,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随后食用菌市场杂志记者深入调研发现,2014-2015年间我国出口美国几十个批次的香菇产品不合格被美国FDA通报,所以业界几家大的进出口企业联合发布声明提高收购价格,但同时要求检测合格没有多菌灵等农药残留。我国的食用菌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符合多项国际指标,其中农药残留是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基于自定标准而言,我国如果同国际标准相比比率还会有所提高。因此,食用菌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成为我国食用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障碍之一。
3、相关建议:一要以食品安全要求为生产前提。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并且已经上升到法律范畴,任何单位及个人在生产和使用中都应高度重视。二要积极申办国家相关生产批文,合法生产诚信经营。三要开发绿色环保型菌肥菌药。历史经验证明,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因而使欧盟27国在过去近30年中,肥料等产品的施用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开发绿色环保型的菌肥菌药是方向,研发无毒、无味、无腐蚀的菌肥菌药是相关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我们还必须看到,菌肥菌药越来越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只有通过技术革新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符合安全要求的产品,企业才能在市场赢得自己的地位。
未来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菌肥菌药企业的参与。只要我们加强管理、改进产品、提高菌肥菌药使用技术并做到科学用药,我国食用菌产品一定能符合国际产品质量要求,我国的菌肥菌药产品也一定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自己的份额。
(二)原料供应情况及相关问题
本次调研的原料供应企业有582家,主要集中在棉籽壳、玉米芯等主要生产基料。调研发现,我国食用菌原料在市场供应中价格有升有降。
一是玉米芯平均销售价格2014年1-9月份为710元,2015年同期平均价格为620元。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供应商认为是采购量下降,但从行业整体发展来看应该是供应商增多。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每年产生数千万吨的玉米芯资源,原来价格低廉的时候经销的人很少,现在随着价格的上涨经销的人越来越多,所以跟随市场规律供应的多了价格自然下降了。
二是棉籽壳价格也有所回落,其中山东省中壳中绒棉籽壳2015年1-9月平均价格较2014年同期价格下降15%-18%,棉花主产区新疆棉籽壳价格今年1-9月较去年同期下降24%。据调研,棉籽壳价格下降主要因为货源充足同时散户采购量减少,棉壳经销商和大型生产厂家都囤积了相当一部分货源,而今年在去年货源没有完全销售掉的情况下新壳也上市了,所以预计短期内棉壳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是十分大,但个别地区也存在上涨的因素。
三是木屑的销售价格各地走势不一。我国北方主产区黑龙江省木屑价格呈上涨趋势,主要原因一是人工费用越来越高;二是我国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由“向森林要木材”到“向森林要生态”转变。这种转变是木屑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产区如山东等价格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做木屑的越来越多,市场日趋透明化,为竞争压缩利润,下调价格。
在原料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是,供应商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生产企业反馈的主要问题是货源质量不稳定、交易时间难以保障。建议生产企业选择规模较大的经销商长期合作,经常更换经销商可能是因为其在价格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这是很多流动资金相对紧张的企业不得不面临的尴尬难题。如果企业自身不突破这个思维障碍,一味地将采购价格作为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条件的话,就不得不承担着这些小规模供应商所带来的整体产品质量的危机和产品交货期不稳定的危险,以及因此而带来的企业信誉危机。
三、食用菌菌种生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菌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与菌种质量的提升、菌种保藏技术的改良以及菌种市场营销的多元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据调研,目前我国除双孢菇菌种90%采用国外菌种外,大多品种的菌种已经实现自主育繁。据了解,国外的一些国家菌种都是出售栽培种,而我国母种、原种、栽培种均有流通,造成了菌种销售、流通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菌种老化、退化、同质化现象严重,菌种制作和经销人员素质偏低等,造成了菌种生产和经销市场混乱,不仅仅影响了菌种企业的声誉,同时影响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调研中发现,我国食用菌产业在菌种生产和使用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非专业化的作坊式生产方式、品种质量和更新速度低下、研发基础力量薄弱、技术支撑严重匮乏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菌种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现在从事菌种研发工作的除了一部分是专业院校食用菌从业者外,更多的是活跃在栽培种植第一线的菇农们,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些甚至从未经过专业培训,只是耳濡目染学来的一点知识,就根据多年栽培种植过程中的老办法进行制种,这种年复一年的陈旧制种技术,必然会导致菌种越来越差,影响出菇产量。
5、科研与市场结合不紧密。现在,国家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食用菌科研院所进行菌种的研发。但很多时候,由于市场推广力度不够,导致科研院所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不能及时转化成生产力,直接被企业或菇农用于食用菌生产,导致一方面市面上好的菌种奇缺,另一方面科研院所培育的菌种被冷藏。
(二)菌种发展相关建议
为适应新时期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我国需制定食用菌菌种业规划,建立健全食用菌良繁体系,根据产业区域优势布局与发展趋势制定发展规划,按产区布局菌种专业化繁育基地。加强育种者和企业间合作,逐步建立“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增强持续创新能力,促进菌种生产和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1、建立健全菌种监管体系。食用菌主管部门要制定菌种标准和技术规程,以法规和标准规范菌种质量和菌种市场。逐步完善生产经营许可、准入准出、质量追溯、包装标识,售后服务等各项制度,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综合执法,逐步完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菌种质量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
2、严把菌种质量关,尽快实施菌种标准化生产。菌种是决定食用菌产量、质量最基础的生产资料。菌种的标准化生产,能在规范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基础上对各环节进行标准化控制与监督管理,使菌种在保持其菌株优良性状,如抗性强、高产、品质优的同时保障生产中的菌种质量优良,如无污染、无病虫害、衰退等现象。为了便于执法监督,防止假冒菌种进入流通,规定接种完毕后加贴标签,而不可出售前贴标签。为了保证质量,要求各环节详细记录,尤其要建立生产经营档案。
3、进一步加强许可证管理,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政府执法监管部门要不定期对全国菌种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清理整顿。严格按照《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要求,对不具备条件和资格的企业收回《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取缔其一切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加强菌种市场的监管力度,维护菌农利益,不断规范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各类菌种违法行为,为食用菌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4、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增强研发和科技支撑力量。食用菌科研单位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及时把研发的新菌种转化为生产力。企业利用新菌种可以提高效益,得到更多的经济回报。因此,加强校企联姻,可实现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双向互补,达到双赢。
在我国,菌需物资和机械装备作为食用菌的生产基础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条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和发展水平。特别是机械装备,从手工到半机械化、从简单机械化到完全自动化,再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每一个时期都适应和推动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升级。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进入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菌需物资和设备供应企业应围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实现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等要素,加强自主创新精神,提高生产研发能力,规范市场行为和监管力度,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