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胜利闭幕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我国食用菌产业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6-07-1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从2015年6月份开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和食用菌市场编辑部历时3个月时间对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和菌需物资装备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从调查反映情况来看,食用菌产业整体发展态势向好,但存在问题也不少,不容乐观。有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产业的发展,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创新发展理念。
        一、关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调结构是我国政府在金融危机时期为保证我国经济能够平衡过渡而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从全球讲,世界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范围内各个经济实体国都要面临调整经济结构,以便适应经济全球化。近年来,我国是在“经济发展要适应新常态”下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结构调整涉及各行各业,你不调整就可能走入“死局”,调整好了就成为“活棋”。
    在这次工厂化调研中食用菌行业涉及到结构不合理的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生产布局结构上的不合理。出现区域性生产企业过多,有的成为企业集聚群,形成区域性产能过剩。而很多工厂化生产企业建在“五高”区域,即“基料费用高、人工费用高、电价高、运输成本高、管理费用高”,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偏少,形成了产业布局结构上的不合理。
        (二)消费区域结构不合理。从调查情况看,无论是百姓餐桌消费,还是大众餐饮消费,东部地区约占食用菌餐饮消费的65%以上,而中、西部仅35%左右,特别是西部很多地区是食用菌消费的盲区。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形成了消费市场的不均衡。东部地区市场饱和,而西部吃的少。
        (三)生产品种结构不合理。调查显示,目前工厂化产品主要是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等,其中金针菇产量在2010年到2013年平均每年保持45%以上增速,杏鲍菇在2010年到2013年平均每年以38%的速度递增,个别企业的产量逐年翻番,增速惊人。由此造成单品种产能过剩,很多生产企业减产,有的转产倒闭。因此适当、适度调整单品种生产结构势在必行,使工厂化生产品种逐步适应市场需求。
        (四)市场流通结构不合理,渠道建设失衡。市场是产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市场也就没有产业生存发展的条件。近几年市场情况调查,市场流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影响和制约产品消费的主要瓶颈。以北京市市场为例,鲜品经销在新发地市场共有150多家,大杨树市场和其它市场总计约100家左右;干品和盐渍品经销主要以锦绣大地市场为主有160多家,其它市场约80家左右;超市配送在北京主要有二家(斋生堂和蓝波绿农),另有零星配送不到10家。而鲜品主要消费市场,一是分流到北京2500多个居民社区菜市场,二是分流到大大小小7万多家餐饮店,三是各类职工食堂8万多家(学校、医院、机关、部队、企业等),四是超市。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在流通环节中从事批发经销多,配送少。消费群体主要是自采自购,而配送到超市的产品更少。进入未端消费的基本上是百姓菜篮子中的一个小品种-----菌菜,就如同把一个高大上的产品放到地滩上去卖,在流通环节上就没有实现优质优价。另外,在全国市场流通布局上,西部地区经销公司少而小,有的城市菜市场和超市里见不到食用菌鲜品,想吃没地方买。
        (五)产业链结构配置不合理。重生产,轻加工,形成产业链前端头大,后续尾小,既大头小尾,产量大,加工小,附加值低。
        (六)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不合理。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有大量的农作物桔杆和牲畜类便,适应草腐菌生产,可变废为宝,形成循环经济。而我国又是森林资源匮乏国家,人均木材占有量很少,木腐菌所需求木屑每年增长,虽然采用了大量替代物(果树枝叉、林业废弃林材、人工次生林及棉子壳、玉米芯等基料),但木屑用量仍很大。特别是国家规定国有林业停止商业采伐后,木屑更加紧张,价格全面上涨。而在有些产区还有大量木腐菌包出口到森林资源好于多于中国的日本、韩国及其它国家地区,牺牲国家资源换取低微的出口利盈。当前应加大草腐菌的生产,削减木腐菌的产能。特别是出口木腐菌的企业采取限制措施。进口国买了我国的菌包,就会减少进口我国的菇品,是一个以小利忘大义,以小利失大局的赔本生意。
        (七)从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据调查在全国近600家工厂化企业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科班毕业)不到2%,而98%以上是土生土长自学成才。企业管理人员中专毕业技术人员不到10%,而行业内有限的专业科技人员主要在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在有限的科技人员中主要是从事生产栽培方面研究,而从事市场、产业规划、资本流通、资源整合及菌需物资装备等方面研究的很少或没有。试想一下,这样的科技人才结构,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步伐能快吗?商务网举办的40多届全国大型会展新产品新技术成果,其中几乎全部是企业自主研发,特别是菌需装备企业的换代更新和创新产品95%以上是企业研发。另外,就是一些科技人员浮在上面,研发的成果验收完了就结束了,很多没有转化成生产力,有的是为了要科研经费而申报项目。企业研发基本上是企业自有资金,国家投入甚少。如国鑫研发智能化装备产品,平均每台投入300万元。
        (八)企业融投资配置结构不合理。食用菌生产企业很难争取到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很多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费用高的情况。食用菌产业是朝阳产业,在农业产业中是一个优势产业,符合国家生态、环保、高效的要求,应在融投资给予政策倾斜。
        以上是从我国食用菌产业八个方面提出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必要性。如从“互联网+”和众筹、创新、中国制造2025、生态环保等角度考虑,这些调整必须要赋予创新思想,实现全国食用菌产业在发展模式和路径上的创新。

       二、关于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主要是指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的升值,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的升级,从开放型转向集约型的升级。转型并不是转行,转型是将滞后的产能,转变为低耗、高效、环保生态的产能。对食用菌产业来讲,转型是一个创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过程,而不是转到其它行业不搞食用菌了。转型与转行没有必然联系,是两回事。
    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传统的菇农自家经营的菇棚,将逐步向园区化、现代化、智能化出菇棚转化。一年四季生产,提升土地利用,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效益。现在已有很多装备企业生产可移动式智能出菇房,生产工艺及管理模式简便,经简单培训即可掌握。而且经物联网介入,管理中心在远程可以随时监控下指令。这种出菇房一次性投入虽然略高些,但可常年生产,一个棚至少顶5个用。从经济效益分析是远远高于农民自建菇棚的,这是发展方向。前段时间调研时就有人问,将来是不是菇农大棚要淘汰了。我回答,这是必然,但要有个发展过程,特别是随着食用菌安全监管工作的加强,一些传统的没有科学监管措施和质量保证的产品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菇农自家经营的菇棚也会逐步减少。一些有眼光的生产经营者会在创新思潮的推动下自觉而积极地提升自己的经营方式,实现转型升级。
        (二)菇农逐渐转变为产业工人。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随着现代化、智能化的推进,用工将逐步减少,是必然的;用工的总体人数要减少,对技术工人的要求提高了。据调查现在产业从业者有80%以上是初中文化,有50%以上是高中文化,经过培训完全可以胜任技术岗位工作。特别是现在一些年轻从业者,都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个别的有大专文化和职高文凭,有的经过几年实践已成为“土专家”,在工厂化生产上有一技之长。现在有很多工厂化设备生产企业,推出交钥匙工程,不但保证设备使用完好率,而且培训技术工人。所以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菇农的转型升级也是同步的。
        (三)园区建设的转型升级。据调查全国近800多个食用菌主产县(区),平均每个县(区)建有具备一定规模的乡镇食用菌生产园区2处以上,有的多达5处,这些园区主要是利用流转土地集中建设而成,有的形成工厂化企业集聚群,如江苏灌南园区多达30多家企业,还有的建成连片菇棚,有的多达上千个,占地几千亩,气势磅礴。但大部分是传统的菇棚区,这也是前些年各主产县集中发展食用菌所形成的,这在当时是一种提升,由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提升到园区化生产经营,而且采取“五统一”,强化技术指导,统一经销等,这是一大进步。这个模式已走过多年,有的园区创建已至少8年以上。这次调查中,有的主产县提出要适应新形势,实现创新发展和互联网+的思维,提出园区建设重新规划,全新定位。实际上这就是产业在进步,这也是当前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园区要发展,就要提升,就要实现自我突破。食用菌产业园区如何转型升级,建立起生态、高效、环保型的食用菌园区,这是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因为很多企业在园区里,不单单是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问题,而是一个单位,一个整体的升级功能。现在很多园区改变过去单纯生产的模式,而关注产业生态环境,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延伸及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有的提出建立园区多元化服务平台,强化电商、众筹等创新式发展模式。
    食用菌园区的转型升级是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关链,也是一场攻坚战,需要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及相关扶持政策。但不管如何考虑,转型升级是产业发展的必然,是早晚的事。
        (四)转型升级中一部分企业将转向食用菌加工业。在调查中发现一些生产企业在近两年开始转为后序的产品加工,特别是一些新建企业,在规划生产的同时就引入产品的深加工。因为他们知道产品市场不仅仅是菜市场上的菌菜,而应开发出更多符合消费需求的深加工产品。所以从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看,在近几年工厂化生产企业要向加工业发展。精深加工是食用菌产品的“金矿”,食用菌的价值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是较高的附加值。多样化的方便食品,即食食品,保健食品,如“猴头菇饼干”的开发,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哈尔滨双松食品公司生产的多菌类食用菌面粉、挂面就是一个成功范例。而各种食用菌多糖和营养液的开发更是有广阔的市场。
        希望有更多的业界投资者能关注食用菌精深加工业,不要在往生产企业里挤。同时,也希望设备生产企业开发出更多的适合精深加工先进设备,为食用菌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提供精良的武器装备。
       (五)转型升级中一部分从业者应转向流通领域。转型升级必然要减掉一部分从业者,这些人有生产实践经验,对食用菌一般性知识有一定了解,熟知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他们也是业界不可或缺的人才。一部分可以在转型中提升自己,如从事工厂化、智能化生产,变成技术工人或管理者;一部分人可以从事食用菌电商、经纪人或合伙开经销公司做代理商。这些人从事食用菌的经销也将是一批人才和骨干力量。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多主产地和批发市场里的成功的经销商大都有过食用菌生产经营的经历。有条件的主产地政府应加强引导和政策上支持,使他转型不转业,把家乡优质食用菌产品卖向全国,成为新型市场的创客和生力军。

    三、关于转变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的转变是指经济增长方式由不可持续向可持续的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国家层面主要是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型向低碳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第二产业带动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以上十个方面是中央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经济新常态下的治国方略。这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指经济增长方式要有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方式转变。数量型增长方式片面追求数量、产值和速度,致使经济增长的质量低,效益差和结构失衡;质量型增长方式创新改变这些弊端,注重经济增长中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协调,科学合理。
        对食用菌产业而言,纵观近些年的发展情况,不难看出在发展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出现重数量轻质量。这个质量不仅是产品质量,而其中还包括整个产业运行中投入质量、企业运营质量和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产品市场的质量因素,产业生态环境的质量因素等。
        食用菌产业本身是一个低碳产业,而且是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循环经济。从这点讲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方略,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在转变增长方式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一)引入互联网+。互联网+是一种体现创新发展的理念,是一种新生生产力,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对食用菌产业来说,如何引入互联网+,也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如菌需装备企业很多产品需要引入物联网的科技成果,实现菌需装备的智能化。江苏爱菲尔公司生产的出菇房就实现了互联网+的成果。前段在江苏国鑫公司调研时看到了研发的多台菌需装备产品,都是体现了智能化。省工、省时、省费用在当前是一种最大的成本节省,因为现在用工的费用与发达国家差不多了,省时也是一种增效,一台智能化设备虽然看起来一次投入多些,但长远看不仅是种生产方式上的进步,而且也是实实在在的增效。
       (二)众筹模式。众筹是一种创新理念,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方针后,使很多好项目通过众筹方式得以发展,是聚社会力量,集社会资金发展经济的一种创新模式。从调查情况看食用菌企业用“众筹”方式解决融资的成功案例不多,在众筹网看到一些企业推出的项目,进行股权融资,点击率、过问人数、约谈次数不是很高。这里有方式方法问题,也有操作技术性问题,也有环境因素问题。据商务网市场部调查,2015年全国食用菌行业先后有多家公司分别在境内外上市,现正在筹备上市的企业有上百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共有四种融资形式,第一种是主板的A股、B股;第二种是中小板及创业板;第三种是大家熟悉的“新三板”,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原来只针对国家高新园区内的企业,现在已全国放开;还有一种就是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推出的Q板和E板等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新三板主要针对企业处于初创阶段中后期和成长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帮助企业解决资本金筹集、股权流转等问题。新三板是注册制,虽较主板走IPO简便些,但已有3500多家挂牌,食用菌行业有5家。而以上的上市融资都要排队、要交费比较严格。而众筹方式灵活简便。现在我国股市进入调整期,为什么都挤在上市融资的平台上,应考虑一下“众筹”的方式,研究一下通过“众筹”方式的成功案例。食用菌产业有很多好项目,而且是投资少,见效快的,建议介入“众筹”模式,这也是在当前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好途径。
       (三)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用电子的手段,达到商务的目的。电子商务涵盖很多,目前主要由五种经营模式。有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消费者对消费者(C2C),以及近年更具革命性C2B模式和O2O模式,把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当前电子商务已发展成为各行各业进行产品经销的主要途径,快捷、方便、经济实惠,节省人力,节约成本。但据商务网调查,电子商务在食用菌行业的普及推广仍滞后其它行业。困扰的主要原因是在鲜品的配送上,一方面消费者习惯于在菜市场像买其它菜一样与商贩面对面看货说价,另一方面新鲜菇品的配送仍是一瓶颈,有快递费用问题,也是产品质量保鲜问题。从调查情况看,干品、加工品的网上交易情况很好,而且呈现上涨趋势。
        针对食用菌鲜品经销如何引入电子商务机制问题,据了解目前有很多经销企业,包括一些网购公司在研究。有的提出了一些创新式解决方案。相信在行业内及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下大宗食用菌鲜品网购配送、保鲜问题会很快解决,因电子商务的业态环境已具备食用菌电子商务业务的快速发展。
       (四)食用菌产品的精深加工。食用菌产品的精深加工市场前景非常之好,在前面已提到,精深加工是实现食用菌产业“调结构、转型升级、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如果全国有20%的产品转入深加工,一是缓解一些地区工厂化鲜品的产能过剩问题;二是可实现鲜品优质优价;三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但要处理好一点,注意按国家制定的食品药品规定去办。食品不可当药品宣传推广,同样药品也不可当食品去卖。如中国药典上已标注灵芝、冬虫夏草、天麻、伏苓是药物(最近已有地方法院受理相关案件,起诉厂家把药制成食品,误导消费者)。
       (五)新产品开发。加强新产品研发是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新产品开发涵盖较广,有生产品种的开发、菌种生产工艺、菌需装备研发、精深加工等诸多方面。实践证明食用菌科技每前进一步,就会带动产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而新产品的开发需要有创新精神,要有为行业发展敢于奉献的精神。需要各方配合齐心协力积极推进的过程。同时,在新产品开发中也要做好专利技术的保护工作,使新产品开发单位包括个人在得到行业认可的同时,实现其自身价值。
        食用菌行业广大同仁应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技成果的研发,尊重新产品成果的推广。使食用菌行业呈现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气象。
       (六)食用菌出口。食用菌产品出口是最早拉动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引擎。早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香菇干品和双孢菇罐头出口拉动和带动了全国食用菌产业的兴起。很多主产地(特别是在少数边远贫穷地区)争相开展政府引导,干部带头种菇。很快使食用菌生产成为贫困地区致富的主导产业。90年代初我在深圳,记得当时出口日本的干品香菇每公斤达300多元,一般统货都在每公斤200元左右。那时在深圳做香菇贸易的姚总(姚淑先)、毛总(毛传福)、丁总(丁荣辉)每天从早到晚门庭若市,库房前车水马龙。很多主产基地县领导带队谈生意,出口形势一片看好。随之福建漳州也建成了蘑菇罐头出口加工的基地。
        出口形势从1986年至2001年一直处于上升期,出口创汇由1986年的几千万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30多亿美元。但随着出口量的增大,出口价格也也有回落,到2001年出口日本干品香菇每公斤价格降至80元左右,一般菇在60元左右。
        在出口创汇赚钱的影响下,全国各地食用菌主产地也在快速增长,据调查1999年全国食用菌年产万吨的县(区)仅二十几个,到2003年发展到100多个,2014年发展到600多个。全国年总产量也由几十万吨上升到2014年的3000万吨。而食用菌出口近十年来一直维持在年均60亿美元左右,总量在30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百分之一左右。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在2014年初成立国际部,并开通英文网站,现已发展境外注册会员3800多人,2014年10月天津会展、2015年5月青岛会展都有境外国家地区组团参会,而且他们对中国食用菌生产技术、菌需设备非常感兴趣,有的国家对产品也有需求。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食用菌产业也将会受益多多。据调查,食用菌产品出口已从前些年的干鲜品、罐头产品发展为多品种的干鲜品出口,同时,菌棒出口、菌需装备出口、技术人员出国务工也呈现增长势头。
        中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也是出口大国,业界人员应加强和关注出口工作,积极开发国外市场,把食用菌出口做实、做细、做大、做强。
        调结构,转型升级和转变增长方式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国策。因此我们行业同仁要很好地把握这一大政方针,要领会理解好。如有的主产区与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相结合,有的与资源整合相结合,有的与当光伏发电相结合,有的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有的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结合、有的与中国制造2025相结合,还有的与互联网+相结合等等。探索出很多好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值得学习借鉴。
        总体讲,我国食用菌产业整体发展向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不少。在全局发展上缺少统筹,在市场协调上缺少疏通,在资源开发利用上缺少整合。但发展是硬道理,相信在各主产地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在业界同仁的不断努力下,一定会在调结构、转型升级、转变增长方式的变革中实现创新发展。(中国食用菌商务网理事长  李玉春 2015.10江苏连云港食用菌工厂化会议)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从彭兆旺的菌菇种植谈我国食用菌产业

    2016年11月,一部名为《一个农民的贡献》的电视纪录片...

    2019-02-18 11:30:33

    我国食用菌产业最大问题是科技支撑不足 ——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

    近年来,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发展速度迅猛,呈现出一派生...

    2019-01-29 11:05:25

    “工业4.0”将改变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产销模式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而《...

    2015-04-13 08:38:06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