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芝(Ganoderma sinense)是中国灵芝的特有种类, 是一种珍贵的药用食用菌,不仅有很高的医用价值,而且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近年来在闽西、粤东、赣南等部分县市(区)栽培规模不断扩大,因其独特的风味和价值,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前景广阔。 现将武平县灵芝栽培实用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季节
根据武平县气候特点,安排在10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上旬制袋接种,5-10月产芝采收。
2栽培材料
选择胸径8-12cm的清山阔叶树枝桠材,木材加工厂的边材,落叶初期砍伐,砍伐后,抽水10-12天,随之截段,椴木长度28-30cm,含水量控制在40-55%。
装袋时椴木间及周边要填充培养料,培养料配方:杂木屑78%,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充分搅拌均匀备用。
3生产工艺流程
原材料准备(原木砍伐,截段)→装袋→扎口→灭菌→接种→菌丝培养→上床覆土→出芝管理→灵芝采收。
3.1装袋
先扎紧袋子一端,填入少量培养料,然后放入椴木,周围和上方填上培养料,以装紧为度,扎紧袋口。
3.2灭菌
采用常压灭菌,猛火升温,在3-4小时内达到100℃,维持18-24小时。
3.3接种
接种时,要求进行2次空间消毒。第1次消毒在椴木袋出灶前进行,按每1立方米空间用烟雾灭菌剂(如保菇王)4克,熏蒸过夜;第2次消毒在椴木袋冷却至30℃以下时,将椴木袋、菌种、接种工具搬入房内,按每1立方米空间用烟雾灭菌剂(如保菇王)4克进行熏蒸消毒,一小时后入室接种。
为了减少污染,接种室应设有缓冲区。整个接种过程中,动作要迅速,一人解袋,一人放种,一人系袋,再一人运袋,多人密切配合,形成流水作业。采用两头接种法,主要在两边袋口椴木表面,中间可不接。菌种要紧贴椴木切面。这样发菌快,减少污染,一般接种成活率可达98%。
3.4菌丝培养
培养室在放入椴木袋之前进行消毒处理,接种后1周内要加温到22—25℃,有利菌丝恢复生长,遮光培养。菌丝生长中后期若发现袋内大量水珠产生,则要加强通风或降温,在适温条件下一般培养20天左右菌丝便可长满整个椴木表面。这时,可结合翻堆刺孔放气,增加袋内氧气,促进菌丝体向木质部深层生长,视天气情况每天午后通风换气1—2小时。这个阶段要常观察以防“烧菌”。在适温下约经60-70天以上培养菌丝可长满菌袋,菌丝转黄色达生理成熟且当地气温稳定在20度以上时进行出芝管理。
3.5搭棚作畦,排场覆土
栽培场地应选择在交通便利,水源方便,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偏酸性砂质土,朝东南、座西北的疏林地或田地里。搭架建棚具体操作与普通香菇荫棚相同。
栽培场地应清除杂草,翻土20 厘米,太阳曝晒数日后做畦,畦宽100-120厘米,深20厘米,畦长按地形决定,留有走道,畦面四周开好排水沟,沟深30厘米。选择晴天下田脱袋覆土。可选择横埋或竖埋两种方式。菌材间距3-5厘米,排好菌材后进行覆土,覆土厚薄应视栽培场湿度大小酌情处理,一般以菌材不露为标准,以利保湿和灵芝生长。
3.6出芝管理
灵芝生长对光照敏感,光线控制总的原则是前荫后阳,前期光照度低有利于菌丝的恢复和子实体的形成,后期应提高光照度,有利于灵芝菌盖的增厚和子实体干物质的积累。
子实体生长温度最适范围为26—28℃,空气相对湿度85%—95%,菌材埋土后,如气温在24—32℃,很快即可形成菌芽,菌芽分化过多时要进行疏芽。气温较高时,要注意观察展开芝盖外缘白边色泽变化,防止变成灰色,否则再增大湿度也不能恢复生长。即保持湿度,如中午气温高,还要加强揭膜通风降温。 土壤也要保持湿润状态,晴天多喷水,阴天少喷水,下雨天不喷水。
灵芝属好气性真菌,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至0.3%以上则只长菌柄,不分化菌盖。在高温高湿时要加强通气管理,让畦四周通气,揭膜高度应与菌柄高持平。这样有利分化菌盖,中午高温时,要揭去整个薄膜,但要注意防雨淋。
3.7采收与干制
菌盖表面色泽一致,大量褐色孢子弹散,菌盖不再增大转为增厚,菌盖下方色泽鲜黄一致时为适时采收期。采收时,要用果树剪刀,从灵芝柄基部剪下,留柄蒂0.5—1 厘米,让剪口愈合后,再形成菌盖原基,发育成2潮灵芝。
采收后的灵芝按商品规格要求分别上筛晒干或烘干。烘干在40-60℃下烘烤至含水量达12%以下。烘后干品立即密封包装。
4灵芝病虫害防治
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方针。
4.1品种选择
选择抗逆性强,品质好、高产的灵芝品种,保证菌种不带病毒、杂菌和害螨等有害生物。
培养料彻底灭菌,确保培养料温度达到100℃时连续保温18小时以上。
4.3环境控制
保持芝场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受杂菌污染的菌棒,进行芝场消毒除虫等。
4.4防虫消毒
利用防虫网、遮阳网等功能网隔离培菌室和芝棚,阻止害虫侵入;利用紫外线和臭氧等装置对接种器具和栽培场所进行消毒;安装杀虫灯诱杀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