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苗木生产每年都有大量的修剪枝条荒弃于田野,浪费严重,同时又污染环境。利用废弃果桑枝栽培杏鲍菇,不仅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用率,而且解决了废弃果桑枝处理问题,实现了废弃枝条的循环再生利用,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
基于长期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整套利用废弃果桑枝栽培杏鲍菇的实用技术,以供参考。
1.菌种生产
(1)母种生产
配方1: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3克,水1000毫升。这是食用菌一级培养基最常用的培养基,适用于绝大部分食用菌的分离、培养与保藏。
配方2:马铃薯(去皮)200克,麦麸20克,蔗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2克,食母生4片,VB1 1片,琼脂15~25克,水1000毫升。常规制作即可。
生产中以上述配方为主。
(2)原种及栽培种生产
配方1:阔叶木屑47%,玉米芯26%,麦麸19%,玉米粉5%,白糖1%,轻质碳酸钙1%,石毫粉1%,料水比1∶1.6~2.0。
配方2:阔叶木屑300,小麦29%,玉米芯18%,麸皮15%,玉米粉5%,白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料水比1∶1.5~1.7。
注意:①原种、栽培种可使用同一配方,但为节约生产成本,栽培种尽量不使用谷粒基质;②生产中以使用瓶装容器的效果为好;③尽量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方式,尤其谷粒型基质更是如此。
2.栽培技术
(1)原辅材料选备
生产中可选备一些材质软硬适中的木屑材料,如杨,柳、榆、栎、柞等,棉花加工时产生的废棉、纺纱产生的废棉绒等,同其他菇类相似,生产中还应加入一些辅料,补充其他营养成份,杏鲍菇适宜的辅料有麦麸、玉米粉,麦麸含量不宜低于辅料的50%,其余50%可选用玉米粉。此外,还需要过磷酸钙、轻质碳酸钙、石膏粉等矿质元素。
(2)菌袋制作
配方:阔叶木屑47%,玉米芯26%,麦麸19%,玉米粉5%,白糖1%,轻质碳酸钙1%,石膏粉1%,料水比1∶1.6~2.0。
①装袋、灭菌,根据栽培方式及产品去向选择塑袋,规格15~18厘米33厘米,每袋装干料约350~450克,约合湿重750克左右。装料要使均匀,松紧一致,不可松紧不一,松处易使菌丝断裂,紧处则通透性不好,这样易致发菌不匀、出菇不齐,难以统一管理;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方式。
②接种、培养,料袋冷却至30℃以下时,使用保菇王烟雾熏蒸剂对密闭接种箱进行杀菌,40分钟后即可进行接种。一般每500毫升瓶或750毫升瓶菌种可接15~18袋。
培养室启用前应执行严格消杀工作,门窗及通风孔均封装高密度窗纱,以防虫类进入。接种后的菌袋移入后,置培养架上码1~2层,不可过高,尤其气温高于30℃时更应注意,严防发菌期间菌袋产热,室内采取地面浇水。墙体及空中喷水等方式,使室温尽量降低,冬季发菌则相反,应尽量使室温升高并维持稳定,一般应调控温度在15~30℃范围,最佳25℃,湿度70%左右;并有少量通风,尽管杏鲍菇菌丝可耐受较高浓度二氧化碳,但仍以较新鲜空气对菌丝发育有利,此外,密闭培养室使菌袋在黑暗条件下发菌,既是菌丝的生理需求,同时也是预防害虫进入的有效措施之一。一般20天左右,菌丝可发满全袋。
(3)出菇管理
杏鲍菇的出菇温度因菌株而异,一般为中温型,利用自然温度进行室内栽培,可在气温稳定在10℃,最高温度不超过30℃时安排出菇:宜在气温8~25℃时进行,或经加厚覆盖、喷水降温,降至20℃以下,该温度范围内,一般可满足杏鲍菇子实体生长需求。
杏鲍菇菌丝发育成熟的栽培袋不仅产量高,而且菇体质量好,抗病虫害的能力也较强。根据实践经验,杏鲍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主要从长势、色泽、pH三个方面来判断。
首先,杏鲍菇栽培袋的培养料必须长满菌丝。当菌丝发满袋后再继续培养10天左右,使其营养成分得到更充足的积累。如果培养时间虽然很长,但由于温度、通风等原因菌丝尚未长满菌袋,则未达到生理成熟,不能进入出菇管理。从色泽上进行判断,当菌丝长满袋后,在菌袋原种接入部位不断分泌出黄色水珠,用pH试纸测试黄色水珠,pH在4左右说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
催蕾阶段:菌袋发满后,再维持7天左右令菌丝充分生理成熟,去掉套环,把塑料袋口扎紧,并于次日定点打孔。
幼蕾阶段:幼蕾体微性弱,需较严格、稳定的环境条件,该阶段可将培养室温稳定在15~20℃、棚湿90%~95%、光照度500~700勒[克斯],以及少量通风,保持室内较凉爽、高湿度、弱光照及清新的空气,约3~5天,幼蕾分化为幼菇,即可见子实体基本形状。
幼菇阶段:子实体幼时尽管较蕾期个体大,但其抵抗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仍然较弱,该阶段仍需保持较稳定的温、水、气等条件,为促其加快生长速度及其健壮程度,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至800勒,但随着光照的提高,子实体色泽将趋深,故需掌握适度。经3天左右,即转入成菇期。
幼普及幼菇阶段是发生萎缩死亡的主要阶段,其主要原因是温度偏高,一旦达到或超过22℃以上,幼蕾即大批发黄、萎缩,继之死亡,幼菇阶段亦如此。
成菇阶段:为获得高质量的子实体,该阶段应创造条件进一步降低棚温至15℃左右,控制棚湿90%左右,光照度减弱至500勒,尽量加大通风,但勿使强风,尤其温差较大的风吹拂子实体;风力较强时,缩小进风口等,以控制热水、干风、强风的进入,既保证棚内空气清新,又可协调气、温、水之间的平衡、稳定的关系,将使子实体处于较适宜条件下,从而健康、正常地生长。
(4)采收
当子实体基本长大、基部隆起但不松软、菌盖基本平展并中央下凹、边缘稍有下内卷但尚未弹射孢子时,此时大约八成熟,可及时采收,或根据市场,客商要求采收,如生产批量较大时,可掌握七分熟时采收。采收的子实体应随即切除基部所带基料等杂物,码放整齐以防菌盖破碎,并及时销售或送往保温库进行分级、整理及包装,或及时送往加工厂进行加工处理,不得久置常温下,以防菌盖裂口、基部切割处变色而影响商品质量;更不得浸泡于水中,使其充分吸水以增加重量,否则,商品质量将大打折扣。
(5)采后管理
将出菇口、面清理干净,并清洁菇棚,降低湿度、提高棚温、遮光,使菌袋休养生机,待见接种口、料面再现原基后,可重复出菇管理。一般可收1~3潮菇,生物学效率50%~60%,商品率80%~90%。
3.采后包装运输
包装按照GB/T规定执行,要求牢固,干燥。清洁,无异味,无污染。
运输工具清洁、卫生,并在低温条件下运输,不与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主要在与防。防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选择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冰爽干燥、水源清洁,远离仓库、畜禽舍,无污染的场地作栽培场地;②搞好环境卫生,对场地预先采用新洁尔灭进行严格消毒;③严格要求无菌,把好无菌关,四是对污染袋采用集中烧毁处理。
(1)菌丝培养阶段防治
①培养初期培养料易发生杂菌污染(如:绿色木霉、红色链孢霉、青霉等),应及时拣出。
②培养中后期培养料发生虫害,应及时清除。
③培养后期培养料底部发生局部杂菌污染,可继续留用出菇。
(2)出菇时间病虫害防治
黄腐病
症状:子实体初期易出现黄褐斑病,随后扩展到整个菇体,菇体停止生长,最后变黄,变软、腐烂。这是由细菌类假单胞杆蕾引起的病害。
发生条件:高温(20℃以上),高温、通风不良时极易发生。主要是通过水来传染,当子实体含水量过高时易发生。
防治方法:①在栽培前,使用甲酚皂消毒液对出菇库房空间进行消毒,每667平方米用量为1000毫升(25毫升甲酚皂消毒液加500毫升水)。出菇期间不喷洒任何化学药剂。②在出菇期间,当温度高于18℃时,切勿向子实体喷水,只能向地面和四周墙壁上喷水来增加湿度。③出菇期间。要加强通风换气管理,避免出现高温、高湿环境。每次喷水后,结合进行通风换气管理,降低菇体表面上水分,可防止细菌性病害。④出现病害后,及时摘除病菇,加强通风换气管理,防止传染其他菇体。
枯萎病
症状:杏鲍菇幼菇生长停止,萎缩死亡,最后变黄、腐烂。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高温(22℃以上)引起幼菇死亡,最后出现细菌感染,变黄并腐烂。
发生条件:子实体生长期间,将温度控制在10~20℃之间,最高温度不得超过22℃。高温时采取降温措施。幼菇枯萎死亡后,及时摘除,防止细菌繁殖、菇体腐烂,引诱害虫取食繁殖,出现虫害。
畸形菇
症状:子实体长成不规范形状,即为畸形菇,从而降低商品价值。
发生原因:子实体生长期间,遇到22℃以上高温,抑制了菌盖分化和发育。此外,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时,也易长成畸形菇。
防治方法:将出菇温度控制在13~20℃之间,避免在20℃以上出菇。子实体生长期间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之间,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所需水分条件。适时开口出菇,加强通风换气管理,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来源:百度 酷奇烘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