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中国南方黑木耳避雨棚立体吊棒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9-07-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引言
        福建、浙江等地黑木耳多采用棒式露天地栽,常受高温、连续阴雨等恶劣天气影响,导致烂棒率高和流耳等现象,严重影响生产效益。近年来通过改变模式,采取避雨棚悬挂摆放的出耳方式,生长过程受天气影响小,场地清洁干净,并实现了提前1个月采摘,抢早上市,产出的耳片洁净无沙土,品质好,价位高。每棒纯利润比地栽木耳高出1.0~1.2元,经济效益可观,且在相同面积下,其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3~4倍,提高了土地空间利用率。现将黑木耳避雨棚立体吊棒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与季节安排
        品种选择要适合当地气候特点,以抗逆性较强的中熟品种为宜。适宜福建地区栽培的黑木耳品种主要有916、雪梅黑碗、黑威单片等。福建省菌棒制作时间分为闽西、北与闽东、南两区域,闽西、北区域制棒时间为7月中旬~8月底,闽东、南区域制棒时间为8月中旬~9月底。生产时应从具有相应技术资质的供种单位引进,选择菌丝体生长整齐、浓密、洁白的菌种。
        2 场地选择及棚架结构
        栽培场地应选择清洁平整、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水源洁净的地块。避雨棚采用热镀锌钢管钢架结构,要求为南北走向,宽10m、长20m,大棚顶高4.3~4.5m,肩高1.8~2.0m。大棚两头设门,门宽2m以上,门上方设0.5m×1.0m的通风窗,每个大棚可挂6000袋左右。秋季出耳应在大棚的顶部及四周全部覆盖塑料膜和遮阳网,棚两侧安装卷帘器,棚顶放置喷雾水带。棚内框架上放置若干横杆,用于栓绑吊绳。每两个横杆为一组,组内横杆间距25~30cm,每组横杆之间留出“过道”,距离一般为0.7m,每组横杆长度依大棚长度而定。在“过道”上设喷水管线一条,每隔1.2cm按“品”字形扎眼,安装雾化喷头。待搭建完毕后,在地面上撒一层生石灰,可防止杂菌发生。
        3 原料与配方
        桃、梨、板栗等果枝屑、阔叶树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以及芦苇等都是栽培黑木耳较好的原料;原辅材料要求新鲜、无虫、无霉变。各地可因地取材。
        配方:
        1)木屑78.5%、麸皮12%、棉籽壳8%、轻质碳酸氢钙1%、石灰0.5%;
        2)木屑30%、甘蔗渣22%、玉米芯或芦苇等22%、麸皮12%、棉籽壳12.5%、轻质碳酸氢钙1%、石灰0.5%。
        4 菌棒制作
        4.1 拌料
        根据生产所需的数量按照配方比例进行配料,加水拌料,料水比以1:1.2左右为宜,棉籽壳要提前1d预湿,拌料时力求均匀,培养料含水量一般控制在52%~56%。
        4.2 装袋
        装袋采用规格为15cm×55cm×0.05cm的聚乙烯塑料袋,使用螺旋式装袋机装袋,每台可装1000袋/h。装料时要求松紧适中无膨胀变形现象,平均每棒湿重约1.6~1.75kg,将袋口料面压实平整并将料渣清除干净后及时用编织带绑紧扎口即可。装袋过程应不超过6h,以防培养料酸化。
        5 灭菌
        装好的料棒置于周转灭菌小车或周转筐中,推入灭菌锅内灭菌。常压灭菌要求4h内锅中料棒温度尽快升至l00℃,保持18~20h,若火力不强,迟迟不到l00℃,培养料易变酸。卸锅后搬入预备好的清洁接种房或无菌车间冷却。
        6 接种
        料温冷却至30℃以下后,放在净化车间无菌室内接种,无净化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用接种箱进行消毒接种。每棒在单面打三个穴,因南方菌棒制作时正处于高温季节,接种时应加大菌种用量,0.5kg菌种接20棒左右,菌种尽量成块成团塞入穴中。接种时要求接种迅速,尽量缩短接种穴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污染率。如果在接种箱内接种,应控制箱内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温度超过30℃、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5%时应停止接种。接种后须及时套好外袋再出箱(室),套袋采用规格为18cm×60cm×0.01cm的聚乙烯薄膜塑料袋。
        7 培养
        培养室要求清洁、干燥且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接种后菌棒在室内按“#”字形摆放,不得盖压接种口,每层3棒,层高不超过6层,行距40~50cm,行向朝门、窗或者通风口。在菌丝培养初期(7d以内),培菌室内温度控制在23~25℃;在培菌中、后期,培菌室内温度控制在20~23℃。培菌期间,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避光培养。培养时注意气温变化,防高温烧菌。接种口菌丝圈直径达7~8cm时,翻堆一次“#”字形叠放,每堆6~7层。尽可能做到适温环境培养,以增强菌丝自身活力和菌棒自身的抗逆性,提高抗流耳能力。翻堆时结合检杂及时清理污染绿霉等杂菌的菌棒,以便重新利用。
        8 刺孔开口
        菌丝满棒后脱去套袋,继续培养5~7d便可进行刺孔开口。选择晴天(早晨或晚上凉爽时段)或阴天用开口机刺孔开口,一般开“Y”或“O”形小口,开口直径0.3~0.4cm,开口数量220~240个。刺孔后菌棒在室内按“#”字形堆放,层高不超过6层。室内须保持空气流通,及时散热,要求散光照射,加大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左右。刺孔后菌棒在室内养菌5~7d,促进损伤菌丝体活力恢复,当孔内菌丝出现绒毛状封住出耳口时即可搬到出耳棚挂棒。
        9 挂棒
        在棚内框架横杆上,每隔20~25cm按品字形系紧三根尼龙绳,在底部离地面20~30cm的位置打结。然后把第一个菌棒夹在三根尼龙绳中间,并在三根尼龙绳上扣上三角环,即可挂完第一棒,第二棒按同样步骤将菌棒托在三角环上,以此类推挂完4棒为止。每个大棚挂棒结束后要在地面铺一层遮阳网,防止浇水时泥沙溅到耳片上影响产品质量。
        10 出耳管理
        10.1 催耳期
        催耳期即集中耳基形成期。由划口到形成珊瑚状的黑线,期间要求保持棚内湿度为90%~95%,温度为15~25℃,以18~23℃最佳。一般早晚各喷水1次,晴天每次喷15~20min,阴天每次喷10~15min,雨天不喷。耳基形成前若气温过高,棚顶可采取覆盖遮阳网和棚顶喷水的方式降温。
        10.2 耳芽期
        珊瑚状耳基长至2~3cm,开始伸出小耳片。耳芽大量形成后,加大喷水量,每天喷水2次,早、晚各1次,晴天每次喷20~25min,阴天每次喷20min左右,雨天不喷。
        10.3 耳片生长期
        耳片生长期间耳芽生长较快,几天后便长成不规则波浪形耳片,形成“鸡冠” “菊花”状耳丛。此期间保持棚温15~25℃,湿度90%~100%。早、晚各喷水1次,每次喷水时间延长至30~40min。随着耳片的长大,应逐渐加大喷水量,观察耳片吸水程度适当调整喷水时间,当耳片边缘吸足水分,恢复耳片自然状态时停止喷水。在水分管理上,白天畦床内湿度小,傍晚和清晨喷水提湿,若出现干湿交替,结合通风的管理方法可有效减少流耳的发生。
        11 采收与采后管理
        耳片伸长至4cm左右,边缘开始出现波纹状,卷边未平展,耳根收缩,腹面出现少量白粉层时为采收适期。应选择晴天采收,采收前一天停水。采取采大留小、采密留疏的方式分批采收,采收时留在菌棒上的耳根必须及时清除干净。采收量超过50%的,停水2~3d,然后按耳片生长期管理方法进行管理。采收量未超过50%的,在采收后可直接按耳片生长期管理方法进行喷水管理。采后将木耳平铺在晒帘或尼龙纱网上进行离地晒干。(来源:吉山花瑶)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