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地区迎大风降温天气。
在低温季节栽培食用菌,病虫危害轻,杂菌污染率低,高产稳产性能好,菇体盖大、盖厚,柄短,色质好,质量高。而且冬季蔬菜少,食用菌产品容易占领市场,获得理想效益。
针对冬季常见的雨雪、大风等极端天气,专家现提出以下食用菌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1. 加强用电安全管理,严防火灾
冬季天干物燥,加温器等电器用电量高、电线负荷过大,食用菌原材料、大棚材料、培养室板材大多易燃、环境相对湿度又比较低、老化电线特别容易出现短路等情况。因此食用菌基地要加大用电及电路安全检查,避免私自乱搭乱接电线。规模化食用菌生产基地要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安全通道畅通,集中开展消防培训,在仓库、车间等重要位置设置严禁吸烟醒目标识。
2. 加固生产设施,严防风雪自然灾害
恶劣的天气对食用菌简易大棚生产设施造成极大破坏,对产量影响显著。冬季来临前要及时加固大棚骨架、更换棚膜等设施,以免大风、大雪造成大棚坍塌、棚膜受损。
棚膜受损是由于风通过风口或者破损处进入棚内,造成棚膜剧烈上下抖动,在棚架上拍打撕裂棚膜。大风来临前,首先是要关闭好“两口”,即放风口和进出口,放下棉被;其次是检查棚膜,及时更换棚膜或者修补上破损处;第三是紧固好压膜线,使用固定网格搭在棚膜上面来压住棚膜以防止棚膜抖动受损。
下雪期间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降雪停止后及时清理棚膜及棉被上的积雪,同时把温室前口底部的积雪清理干净,防止积雪融化成水后与棉被冻在一起,影响棉被卷起或造成卷杆断裂、电机烧毁。通畅温室前口排水沟,及时将降雨或融雪积水排出。
3. 加强生产管理,防止冻害发生
发菌期管理:棚内处于发菌的菌棒(袋)进一步密集码放并加盖塑料膜以实现保温,密闭棚室,尽量减少缝隙散热;小拱棚等简易设施要注意在培养料面添加覆盖物,以提高保温能力;工厂化栽培,车间要根据不同品种的发育阶段,将温度调整至最适合生长温度,以确保正常生产与供应周期的实现。
出菇期管理:处于出菇期的品种,对可采收或即将采收的食用菌进行抢收,在处于幼菇期管理阶段要立即停止喷水,尽量保持子实体干爽,防止喷水叠加低温造成幼菇易亡或产生病害,同时要对棚室及时密闭,并进行蓄热保温。工厂化出菇车间注意控制喷水频次和喷水量。
冬季食用菌生产还要注意:
1. 保温是关键
主要的保温措施有:菇棚北墙要尽可能厚或中间添加保温材料,以防北风;温室大棚尽可能采用厚稻草帘或保温被来夜间保温。
两种正确给菇棚升温的具体措施:一种是采用火墙加热。即在菇棚内建火墙,采用砖垒或采用管道,炉子建在菇棚后面或两侧,通过外面生火把热量传到火墙,间接给菇棚升温。
另外一种是通过热蒸汽、塑料管直接给菇棚加热。这种方法要求有蒸汽锅炉,产生的热蒸汽先通过地下钢管传送到菇棚边缘;进棚以后,在钢管顶端接直径10厘米左右的、耐高温的聚丙烯塑料软管道,长长的塑料管道沿菇棚内后墙边缘东西向摆放,最顶端自然开放。由于最后有冷凝水,可把冷凝水收集起来,用于菇棚增湿。由于蒸汽的热量很高,塑料袋散热性又好,升温效果较好,并且可同时给多个大棚升温,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2. 科学通风很重要
冬季最好在阳光充足、天气温暖的时候通风。具体措施为:
① 在中午时分打开通气孔,但前提是不使棚内外温差过大;
② 在外界气温5℃以上时,将棚南面下方塑膜掀开10厘米左右,通气效果明显。
如棚内氧气充足、二氧化碳少会刺激菌盖生长。所以,以菌盖为商品菇的平菇、白灵菇、香菇等就要适当加大通风。如棚内二氧化碳较多,氧气相对较少,会刺激菌柄、抑制菌盖生长,所以,以菌柄为商品菇的姬菇、杏鲍菇、金针菇等,当菇蕾长到一定程度,可适当减少通风,以刺激菌柄生长,抑制菌盖变大。当然,如商品菇既需要菌柄、又需要菌盖,如双孢菇、滑子菇等,按正常管理即可。
3. 湿度管理同样重要
食用菌湿度一般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培养料或菌棒的含水量,另一层是菇棚空气相对湿度。
首先说菌棒补水。一般袋栽食用菌经发菌或出1-2潮菇以后,菌棒失水较多,这时就需要补水。常用措施就是用注水针刺入菌棒内,借助水泵的压力使菌棒在短时间内吸足水分。但要注意三点,一是补水前应对菇棚大通风,同时提高菇棚温度,使菌棒菌丝恢复生长活力;二是补水温度尽可能与菌棒内部温度一致;三是补水量控制在补水后菌棒重量为原菌棒重量的80%-90%。
第二,菇棚的空气相对湿度管理。菇棚内最好挂几个干湿温度计,以便科学管理。投资不大,但却是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如有干湿度计,进棚以后先查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然后再采取管理措施。如菇棚温度低,可采取升温措施,中午阳光充足后再通风;如发现空气相对湿度在100%,可立即通风降湿;如相对湿度小于70%,可采取喷水措施增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