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菌也被称为黏液腐烂病,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病害。其原质团呈网状或扇状迅速扩展,能相互连接形成大片区域,宽度可达数十厘米甚至更大。
一、黏菌对平菇的影响
1. 培养料污染。黏菌会侵入平菇的培养料,通过分解有机质和取食菌丝,降低培养料质量,剥夺平菇所需的养分。
2. 子实体受损。黏菌能覆盖并包围平菇的子实体,导致子实体腐烂、变形,最终失去市场价值。
3. 快速传播。黏菌的生存和繁殖能力极强,其营养体(原质团)能迅速扩展,并通过水、空气和虫害等途径快速传播,进行再次侵染。
4. 食品安全风险。黏菌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些毒素可能残留在平菇中,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二、有效的防治策略
为了降低黏菌对平菇的危害,提高产量和质量,可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1. 优化通风与光照。确保菇场具备良好的通风换气和适度透光条件,以降低湿度,增加空气流通,减少黏菌的生长环境。
2. 精准控制培养料含水量。科学用水,合理控制培养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之间,避免过高含水量和通风不良导致的黏菌生长。
3. 药剂预防。在培养料拌料时加入专业的杀菌产品,以预防病菌的生长。
4. 及时摘除病菇与消毒。一旦发现病菇,应立即摘除,并刮去受害处的病原菌落。同时,在菇房内喷洒消毒剂,连续用药1-2次,以有效控制黏菌的蔓延。
5. 保持菇房卫生。保持菇房干净整洁,避免杂物堆积和积水。定期检查菇房内的温、湿度和通风情况,确保环境条件既有利于平菇生长,又不利于黏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