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猪苓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及其栽培

    发布时间:2013-06-08

      来源:新农村在线网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别名野猪苓、猪屎苓、鸡屎苓。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多孔菌属。猪苓含有猪苓多糖和麦角甾醇等。以菌核入药。有利水、渗湿等作用,近年发现其对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自古以来猪苓都靠采挖野生供药用,由于自然资源少,药用量增大,故供求矛盾日趋突出。近年山西、陕西、甘肃等省野生变家种获得成功。
        (一)形态特征
        猪苓菌核生于地下,呈长形块状,或不规则球形,稍扁,有的分枝成姜状。表面灰黑色,凹凸不平,有皱纹或瘤状突起。干燥后坚而不实,断面呈白色或淡褐色,半木质化、质轻、略带弹性。子实体从地下菌核生出,菌柄呈多次分枝,每枝顶端有一伞状或漏斗状肉质菌盖,直径1-4厘米,中央呈脐状,表面近白色至淡褐色,边缘薄而锐,且常常内卷,俗称“千层蘑菇”、“猪苓花”。菌肉薄、白色,为孔状菌,孢子卵圆形,光滑,成熟时由菌盖下面孔中弹出。子实体大小不等,大者直径达39厘米,高37厘米,有小菌盖l000多个,小者直径1.6厘米,高2.3厘米,单耳状,其大小与地下的菌核大小无关。
        (二)生长习性
        1、生长与发育
        (1)猪苓生长发育与蜜环菌的关系 1954年川村清一在研究中发现,在猪苓的菌核中有密环菌菌丝的侵入。
        (2)猪苓菌核的生长发育 从猪苓菌核体上萌发的新苓,最初为白色毛点,以手触摸极易脱落,l个菌核上有这样的毛点40余个,随毛点的不断长大变厚,相近的白点汇聚在一起时,逐步形成白毛菌核。在一个生长期内最大者可达18厘米3,多为7厘米3 左右。新生苓仅占总穴数的15.7%,从重量来看,新苓占母苓总重的1.8%,由此可见,野生猪苓的繁殖能力是很低的。
        猪苓的菌核,外观可分为深褐、灰黄、洁白三种颜色,习惯性为黑苓、灰苓、白苓。一般认为黑苓是三年或三年以上的老警,灰苓是二年生的,白苓是当年新生苓。菌核的颜色只能作为鉴定猪苓生长年限的参考,而不能作为惟一的依据。
        2、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地形地势 野生猪苓多分布在海拔1000-2200米的次生林中。而云南省的点苍山,海拔2700-3400米的高山谷地,也有分布,认为与当地受孟加拉海洋性气候影响有关。各地条件不同,坡向分布也有差异,一般东南及西南坡向分布较多,坡度在20-60度山坡均有分布。
        (2)植被 猪苓主要生于林下树根周围,常见树种有柞、桦、槭、橼、榆、杨、柳、枫、女贞子等阔叶树,或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及竹林内,以次生林为最多。
        (3)土壤 在山林中腐殖质土层、黄土层或砂壤土层中,均有猪苓生长,但以疏松的腐殖土层中,生长猪苓为多,ph4.2-6.6。土壤肥沃,菌核大,分叉少,称猪屎苓;土质瘠薄,结苓小,分叉多,甚至呈饼状,称鸡屎苓。同一窝中猪屎苓分布在下层,鸡屎苓分布在上层。
        (4)温度 猪苓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陕西汉中地区,地下5厘米处的地温在8-9℃时开始生长,平均地温在12℃左右时新苓已经增大,月平均地温14-20℃时新苓萌发最多,增长最快。22-25℃时,形成子实体,进入短期夏眠。秋末冬初,当地下5厘米处,温度降至8℃以下时,则进入冬眠期。   
        (5)水分 猪苓对水分需求较少,土壤含水量在30-50℃时,适于猪苓生长。
        (三)栽培技术
        猪苓的栽培方法较多,但目前采用固定菌床栽培与活动菌材伴栽,这两种方法较好,接菌率高,春栽当年即可生长新苓。
        1、培养菌材与菌床
        (1)培养菌枝 选直径1-2厘米的阔叶树枝条,或砍菌材时砍下的枝条用来培育菌技。一年四季都可培养,但以3-8月份为好。北方地区应在4月中旬至6月初进行。南方气温高,在3月下旬至5月开始培育。先将树枝削去细枝、树叶,斜砍成7-10厘米小段。然后将树枝浸泡在0.25%硝酸按溶液中10分钟,以便有利于密环菌生长。挖30厘米深、60厘米见方的坑,先在坑底平铺1层薄树叶,然后摆放2层树枝,覆盖1层薄腐殖上(以盖严树枝为准)。采挖野生密环菌索,或选无杂菌污染已培养好的菌枝或菌材用作菌种,摆在树枝上,覆土后在菌种上再摆2层树枝,用同法培养6-7层,最后覆土6-10厘米,并覆1层树叶保湿。大约需培养40天。
        (2)培养菌材及菌床 一般阔叶树都可用来培养密环菌,但以木质坚实的壳斗科植物最好,如槲栎、板栗、栓皮枥等树种。选择直径5-10厘米的树干,锯成40-60厘米长的树棒,在树棒上每隔3-5厘米砍一鱼鳞口,砍透树皮到木质部。
        培养菌材:挖坑深50-60厘米,大小以培养菌材数量而定,一般以100-200根树棒为宜。底铺1层树叶,平摆树棒1层,两根树棒间加入菌枝2-3根,用土填好空隙,用此法摆放4-5层,顶上覆土10厘米厚。
        培养菌床:一般在6-8月培养菌床,挖深30厘米、长宽各60厘米的坑,坑底光铺1层薄树叶,摆新鲜木材3-5根,棒间放菌枝2-3段,盖1层薄沙土,如法培养上层,穴不宜过大,每穴5-10根菌株为宜,然后盖土10厘米。
        2、选种 栽培猪苓用菌核作种,以灰褐色、压有弹性,断面菌丝色白、嫩的鲜苓作种,白薯栽后腐烂,不能作种,黑苓生殖能力差也不宜作种。
        3、栽培时间 可在封冻前或经年初春解冻后4-5月份栽培。
        4、栽培方法
        (1)菌材伴栽 挖边长50厘米、深40厘米的穴,穴后铺1层树叶,放入3根已培养好的菌材,材间间隔2-3厘米,将作种菌核放在菌材之间密环菌旺盛的地方,用树叶填满菌材间空隙,依法摆放土层,再盖1层树叶,上面覆土10厘米。
        (2)固定菌材栽培 栽培时挖开已培养好的菌床,取出上层菌棒、下层菌材不动,在材间接入菌核后,用树叶填满材间空隙,用菌材伴栽法栽上层,覆土10厘米。
        (四)采收加工
        栽培后第三、四年秋季收获,挖出栽培穴中全部菌材和菌核,选灰褐色、核体松软的菌核,留作种苓。色黑变硬的老核,应除去泥沙,晒干入药。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猪苓栽培技术

    猪苓别名野猪食、野猪粪、野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

    2016-03-28 14:36:29

    猪苓栽培技术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别名野猪...

    2016-03-16 11:52:02

    猪苓的采集建议方法

    猪苓野生的最好了,不仅味道很好吃,也是很好的药物,药...

    2016-03-08 09:24:22

    猪苓的栽培方法

    (一)、菌材培育 蜜环菌是供猪苓生长的营养来源,在栽...

    2016-02-02 14:40:27

    猪苓的采集建议方法

    猪苓真菌哪里采集,猪苓的采集建议方法,猪苓野生的最好...

    2016-01-07 09:37:47

    猪苓栽培技术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别名野...

    2015-12-15 13:39:32

    猪苓仿野生栽培技术

    河北省张承地区,以赤城县和丰宁县为主产区,具有丰富...

    2015-11-04 13:57:23

    猪苓栽培方法

    (一)、菌材培育 蜜环菌是供猪苓生长的营养来源,在...

    2015-10-20 13:59:28

    猪苓栽培方法

    (一)、菌材培育 蜜环菌是供猪苓生长的营养来源,在...

    2015-09-06 13:55:56

    猪苓栽培技巧

    1.选地与整地。在原始阔叶林、混交林或次生林栽培,如...

    2015-05-13 17:41:33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