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茶薪菇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4-12-2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1生产场地
生产场地周嗣300 m要求无污染源,交通方便。菌袋生产区应布局合理,具有防虫、防鼠措施,并且要位于出菇场地的上风口。用于出菇的林地要求地势平坦、有水源,树林的郁闭度O.6——0.8,行间距4——8 m.
进行林下茶薪菇栽培,还需要在林下搭建拱棚,搭棚用的竹竿、竹片要预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2%石灰水)浸泡消毒。棚的宽度依据林地的行距而定,一般棚宽3——4 m,棚顶高1.5——1.8 m,长度不超过30 m.棚中间留有40——60 cm宽的操作通道,便于管理和采收。
2栽培季节
一般茶薪菇的出菇菌袋发菌时间需要50——60 d.在天津地区,根据制作规模可以在2—3月制作出菇菌袋,4月底一5月初进人林地出菇,5月中旬可采收第l潮菇,然后经过7月和8月的“越夏”管理后可继续出菇。
3菌袋制作
3.1 茶树菇菌株 茶一5,由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提供。
3.1.2培养料配方①棉子壳40%,木屑39%,麸皮20%,石膏1%,料水比1:1.2——l_4,pH自然。②棉子壳20%,木屑53%,麸皮25%,,红糖1%,石膏l%,料水比1:1.2——1.4,pH自然。
3.3 拌料、装袋及灭菌 将各种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含水量为60%——65%,灭菌前pH值为7.0——7.5.使用的料袋规格一般厚度为4——5 mln,幅宽15 cm、长30 tin或幅宽17 cm、长35cm.常压灭菌使用聚乙烯塑料袋,高压灭菌使用聚丙烯塑料袋。常压灭菌时,料袋达到100屯后维持lO一12 h,停止加热后保持密闭12h.高压灭菌时,压力维持在O.15——O.17 MPa,恒压维持4 l,,停止加热后保持密闭12 h.
3.4 接 种 当料袋温度降至60——70℃时取出,冷却至28℃,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
3.5 发菌管理 发菌室洁净无杂物。菌袋避光培养,光线控制在50 1x以下。控制袋间温度24——26℃。空气相对湿度保持60%——'700A,.做好通风管理,保证空气清新。发菌期间定期检查,发现污染及时处理。
4 出菇管理
4.1 搔茵催蕾 一般茶薪菇的菌丝长满料袋后还不能出菇,需要2周以上的后熟期。当菌袋变得硬实并富有弹性时,可移人林地出菇棚中,同时还可以进行料面搔菌以促进菇蕾的形成。此后,人为控制菇棚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温度控制在18——22%:,:300 lx左右的散射光线,并保持通风良好,7.10 d即有菇蕾形成。
4.2 出菇期管理 菇蕾形成后,增强散射光线照射,使之达到500——l 000 1x,最高不超过3 000 lx.茶一5出菇的温度范围为12——32℃,最适出菇温度为20——28℃。空间增湿时需要喷雾状水,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出菇期间保持棚内通风稳定,夜间菇棚两侧的棚膜适当拉起,保证氧气供应充足。
4.3越夏管理7、8月正值天津地区盛夏季节,气温较高不利于茶薪菇的正常出菇,进行越夏管理。在这个阶段,需要将菌袋口拧紧以避免料面水分蒸发,期间如菌袋失水过多,可适当补水分。当气温升至30℃时增强通风,同时还可以向地面及空间喷水来降低温度,切忌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待到气温适宜时还可以继续出菇。
5 采收
当子实体长到八成熟时,此时菌盖呈半球形,菌膜未开,菌柄白色,菌盖深褐色,即可采收。采收时大小菇要全部采下,并做好料面清理工作。采收完两潮菇后,菌袋失水较多,
可以进行注水,操作时注意调整水压,调控好注水量,补水不宜过多。每潮间隔7——10 d,一般可采收6——7潮菇,生物学转化率达到80%左右。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