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高产,是每个种菇人的目标!但有些地区的菇农在接完菌种后的半个月,菌袋里或者是菌袋口长出了杂菌,有绿色的、红色的、黑色的,其中红色杂菌最难治疗和预防。这种红色的杂菌有人起名叫:红毛菌、白蛾子、粉疙瘩,各地称呼方法不一。其实,它的学名叫做链孢霉。
链孢霉在高温高湿下极易繁殖。虽然有的食用菌菌丝抗杂性较强,但如果感染了链孢霉,就会消耗菌包里大量的营养,对后期的出菇产量产生重大影响。
什么是链孢霉?
链孢霉是一种在养菌期间容易生长的霉菌,有着分布广泛、高速繁殖、传播力极强、危害性极重等特点,养菌期间管理稍有不慎,极易引起养菌环境“满堂红”的现象,给种植户带来极大的损失。
链孢霉产生的原因:
1. 棉籽壳、玉米芯中容易滋生链孢霉,菌包杀菌不彻底。
2. 接种时消毒不到位,空气中的链孢霉孢子随着接种用具进入菌包里。
3. 菌袋有微孔,养菌期间空气中的链孢霉落入菌包中滋生。
4. 曾经感染过链孢霉,场地未经严格消毒杀菌,链孢霉孢子处于休眠状态,遇到适宜的环境复苏后继续污染。
链孢霉土法处理弊端:
很多菇农因为不了解链孢霉,在遇到链孢霉滋生的情况,常常采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例如直接丢弃,或者是用水管直接冲洗链孢霉孢子团,殊不知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在进行控制,但其实还在继续扩大污染源。很多的菇农一棚多用,有刚开始发菌的,有发菌一半的,还有正在出菇的,养菌期间大棚里的链孢霉孢子飞舞的更远,像蒲公英一样到处飘,彼此交互感染。
有些讲究点的采用老方法控制,比如土埋法、沥青包裹法、柴油涂抹法,这些土方法原理就是隔绝包裹,不让链孢霉继续滋生,但是土埋法不仅不能彻底控制链孢霉,而且空气中肉眼看不见的链孢霉孢子继续存在,埋在土壤里的菌袋也不能降解,还污染环境;沥青柴油涂抹虽然能起到作用,但在感染严重的区域更易引发火灾,危害更大。
这些普通的办法根本无法彻底控制链孢霉,而且链孢霉孢子依然散播在空气中、衣服上、器具上,无处不在!想要达到彻底控制链孢霉,还得需要科学处理。
链孢霉的防治方案:
未雨绸缪,预防大于治疗!预防成本低,操作相对简单。如果等出现链霉感染后,再进行治疗,成本高、工作量大、菌包损失大!
一、预防链孢霉的方法
1、未感染过链孢霉的场地处理:
菌包进棚前喷洒专用药剂,然后烟熏养菌空棚,密封24小时,做预防消毒处理。
2、上一季感染过链孢霉场地处理:
大棚里已经有链孢霉的孢子存在,预防工作就相对复杂,需要三次处理方能达到彻底根除场地里链孢霉的作用。
第一次:出菇完成后大棚清理杀菌。
菌包清理出去,打扫完大棚后,用专用药剂喷施场地做清棚处理,最后烟熏,密封24小时后通风。
第二次:当季菌包进棚前预防处理。
在菌包进棚前24-72小时,喷洒专用药剂,然后烟熏,密封24小时后通风。
第三次:菌包进棚后空间预防处理。
菌包进棚五天后,重复第二次的处理方法。
二、防治防控链孢霉
1、少量局部感染链孢霉的防控方法:
第一步:用专用药剂直接喷洒在链孢霉孢子粉上,喷洒时要均匀,并让药液把链孢霉孢子粉完全湿透,剩下的药液喷洒整个养菌室(空间、地面、菌包、菇架、墙壁等),然后烟熏密封10小时后通风。
第二步:12小时后将有污染的菌包挑出养菌室,及时按照上述方法复喷一次。
2、感染链孢霉较严重的防控方法:
第一步:
①已经形成了像猴头菇一样的疙瘩,专用药剂兑水,戴一次性手套,边浸泡边将链孢霉在药液中掰下来,残余的孢子同时被药液完全浸透,浸透药液的孢子团在6小时后结成痂;
②再用药液喷洒整个养菌室(空间、地面、菌包、菇架、墙壁等);
③最后烟熏。
第二步:
12小时后将有污染的菌包挑出养菌室。并且及时喷洒专用药剂,连续喷两次,每天一次,注意通风,避免好菌包再继续污染。
三、根据温度,选择注射或浸泡链孢霉
1、当室温20-30度,比较适合食用菌菌丝的生长,而链孢霉的菌丝生长缓慢。此时采用注射药液的方式,链孢霉的菌丝因为接触到药液而被杀死,有益菌丝会吃掉链孢霉的残体,菌包能恢复如初。
2、当室温高于30度以上时,链孢霉菌丝生长速度快于食用菌菌丝,链孢霉会在1-2天成熟(变成猴头菇一样的大疙瘩)。此时采用浸泡链孢霉的方式效果最好,24小时内前后浸泡两次,并挑出坏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