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孢霉是食用菌栽培中常见的污染性真菌,隶属于子囊菌亚门、粪壳霉目、粪壳霉科、链孢霉属,又称脉孢菌、红色面包霉或串珠霉。链孢霉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极易爆发,其孢子扩散快,防控难度较大,一旦被污染将造成重大损失,轻者减产,重者绝收。以下是综合防控措施,分为预防和治理两大部分:
一、预防措施
1. 环境控制
温湿度管理:链孢霉最适生长温度为25-35℃,相对湿度>70%。食用菌发菌阶段尽量控制温度在22-25℃,湿度60-65%,并加强通风,避免闷湿环境。
空气过滤:接种室、培养室安装空气过滤系统(如高效空气过滤器),减少孢子飘散。
定期消毒:用紫外线灯、臭氧发生器或消毒剂对培养环境消毒,尤其是接种前后。
2. 原料与灭菌
原料预处理:木屑、棉籽壳等主料暴晒2-3天,杀灭部分杂菌;避免使用霉变原料。
彻底灭菌:高压灭菌(121℃、0.1MPa维持2小时以上)或常压灭菌(100℃保持10-12小时),确保培养料彻底灭菌。
添加抑菌剂:拌料时加入2%石灰水(调节pH至8-9)。
3. 规范操作
菌种选择:使用纯度高、菌龄适中的优质菌种并做好检测工作,避免自带污染。
无菌接种:接种箱(室)严格消毒,操作工具用酒精灯火焰灼烧,接种时避免人员走动。
封口密封:菌袋扎口后检查有无微孔,可用套环+无棉盖体或热封口,防止孢子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