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认菌袋没有虫害的前提下,该种菌袋的表现特征是菌丝难以吃料、基料慢慢变褐,并发出一种刺激性气味,甚至有的菌种块上开始着生霉菌,菌袋变软,最后腐烂。结合实际情况,其发生原因有:一是菌种抗性问题,尤其三级种发菌阶段被动接受了高温闷湿等,虽表面观察菌种没有明显变化,但其活力明显下降,严重者处于失去活力的状态;二是基料的处理不当,与上述相仿。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制种者在三级种的塑袋上扎孔增氧,以促进菌种的长速,从而使得菌种自身携带大量杂菌孢子。
据分析,今年菌袋发生问题的重要原因,除气候的不利影响外,菌种自身带菌是重要原因之一,而且该问题不容忽视。另外,还有一个时间的问题,比如有的菇农认为:同时使用两个品种(菌株),从原料到操作完全相同,甲品种发菌正常,乙品种就不发菌。对此说法,专家表示,在排除假劣菌种的前提下,肯定是播种、发菌等操作或条件不相同,否则是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
专家曾作过该实验:在菌种、基料处理等均相同的条件下,上午的装袋播种,发菌正常,而下午生产的菌袋则有部分污染、部分发菌缓慢,而且其产量悬殊很大。其实,其中的时间问题就是不同之处。
据分析,原料拌好后,长时间暴露将会附着大量来自外界的微生物,其中有的显现污染症状,如木霉、曲霉等出现霉层,肉眼即可辨认,而有的因为时间不足等原因暂不显现,但同样可对食用菌菌丝发生拮抗或抑制作用,甚至有的还会分泌毒素等。尤其近年来随着我们的生产环境日渐恶化,某些病菌亦产生了相当程度的抗性,所以发生问题的机会就比较多,并且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和病害。
防治措施:
若播种后5天尚未发菌,即可趁早补种,方法是打开袋口后,用直径14毫米左右的钢钎打孔后,孔内及两头接入新的菌种;若超过十多天后,基料变味、变褐,则不宜补种,应进行倒料处理,将料晒干,掺入新料,进行堆积发酵后,重新装袋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