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几种鉴定方法
发布时间:2005-08-0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今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二年。应对加入WTO及面对普通农产品市场不景气的现实,很多地方的乡镇领导和农民朋友将发展的眼光盯在了食用菌生产上,而实施产业化经营是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常与农民朋友进行交流,当谈及食用菌生产及发展计划时,他们大多对规模化生产没有清醒的认识,思维方法仍是几年前的陈旧模式,许多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出极大的忧虑。笔者认为,在加入WTO后新的经济形势下,利润平均化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也无法使之回转的。或者说,微利时代已不再是一种设想和理论,而是实实在在地渗透到我们的经济活动中。因此,靠小打小闹地生产,靠半斤一两地小买小卖,是根本无法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的。为此,笔者提醒农民朋友,只有及时转变思路,积极营造并参与到规模化大生产中去,才能够应对市场的新变化。 但是,规模化生产该如何进行呢?相当多的农民朋友流露出不同程度的畏难思想。根据我省目前没有龙头企业的情况,可参照其他地方规模化生产的成功经验。现介绍两种模式,供各地参考。 一、“自愿参与股份制”模式。纵观我省的食用菌生产,尽管近年来曾提出了产业化的口号,但至今未实现真正的产业化大生产格局。笔者认为参照股份合作制的方式,组建松散型“股份生产合作社”,倒不失为借远水以解近渴、抵御市场风险的好办法。基本设想是:以百家农户为基本单位,多者不限,甚至可超过万户农民,入股的方式是投入生产,确定一定面积和投料量为1股,具体生产品种、产品加工等均实行统一调配和生产,通过一定方式的营销手段,对产品实行统一销售,然后进行统一结算。 二、“众星捧月,一致对外”模式。基本概念是:小有势力的个人或集体单位,不具备作为一个龙头企业的资本和知名度,要想单独发展,难度很大,可以联合众多农户,形成松散型联合体,在销售时一致对外,实行生产品种、销售等统一行动。这样作为生产个体的农户,在统一栽培品种的基础上避免了选种的盲目性;在统一销售的过程中,产品出路有了相应保证,不致于盲目闯市场,避免了集中生产季节“菇贱伤农”的现象。 总之,食用菌的规模化生产是加入WTO后新形势的要求,是大势所趋,也是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地应抓住时机,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使我省食用菌生产尽快步入规模化生产,从而有效地抵御市场风险,让农民尽快富起来。 (曹德宾)河南农村报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