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3-1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液体母种,采用套管式封闭接种,菌种安全无污染,而生产常用固体颗粒母种,采用大开口火圈封闭接种,染杂隐患显而易见。
从全国各地菇友的咨询,以及为各地现场排除重大疑难问题中发现,有的食用菌企业或科研单位购置的液体制种设备成为闲置观赏品的原因,主要是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母种接种工艺流程中,存在严重的感染杂菌隐患。笔者针对液体制种设备的固体颗粒母种的染杂问题予以简析,供广大食用菌生产者参考。
1 母种接入环节的染杂隐患分析
最常见的是固体颗粒(小米等)母种,经过接种箱中搅散之后,再加入液体罐中。这一程序中存在几个污染杂菌病菌的隐患因素:
①母种瓶塞、瓶口的消毒过程的死角,在接种箱中拔出瓶塞的瓶塞周边及瓶塞内部,菌种培养期间呼吸进入未消毒的杂菌空气及尘埃中的病菌,都有机会被引入到母种中去。
②在接种箱中的搅碎过程的工具消毒,搅拌过程中的双手臂运动,使接种袖筒、袖口及箱体门缝等透气部位引入的未消毒空气等,都有可能被引入到搅散过程中的母种瓶内的母种上。
③接种过程,须要打开的液体罐接种口,虽然用“火圈”封口,但受热空气上升的气流引力,使火焰周边的低温气流和冷空气紧紧贴附在火环外层顺势而上,而被打开的液体罐内与接种环境(室内)的温度差异,形成的温差造成自然空气对流,只能从火环外的低温气流层进行交换和补充,流人液体罐中。打开罐盖的瞬间,就有气温差流动,以及罐口周边未被消毒的灰尘顺势流入罐内。
④母种加入罐内过程中的开口、拔塞,向罐内倒母种过程,存在母种瓶口壁与瓶塞缝隙含带杂菌和瓶内母种流出之后的瓶内空间形成的负压,而从瓶口吸入的只能是火圈底缝或火圈外围的低温气流,而不是火焰热气流,搅散成颗粒的母种在流入液体罐内的过程中,就因上述因素而混有含带杂菌和病菌的空气和尘埃了。
2 固体颗粒母种的“无菌化”接种措施
2.1 制作一个“无菌化”专用接种罩箱 罩体用透明材料(玻璃或塑料)制成方形或圆筒形,接种罩箱底部留出袋式接口。袋式接口大小,以套在液体发酵罐的接种口为适宜。接种罩箱上部加装接种袖筒(用塑料袋热封或用胶封上),不留盖和门。接种用具、开盖工具、母种,直接放到液体罐的接种口盖上,再把罩箱底下的袋口套住接种盖口。
2.2 母种封口的“无菌化”处理 先用95%的酒精(或0.2%克霉灵溶液浸透瓶(袋)口塞,并浸洗瓶(袋)外表后,再放到液体罐接种口上备用。罩箱内设计有平台更好,可以先放到罩箱内的平台上。
2.3 消毒与接种 消毒品、开盖工具、接种用品、95%酒精棉等备齐,接种人员两手插入袖筒内,进入接种状态后,再点燃消毒剂,等待20~30min,再开始卸开液体罐口。等待期间,用酒精擦洗双手和用具,及罐口缝隙,打开母种瓶口,搅散颗粒母种。卸开的盖口放到一边,加入颗粒母种,盖好液体罐接种口,无菌化接种结束。
3 “无菌化”效果综述
“无菌化”接种的工艺程序中,①采用95%的酒精浸塞和消毒,彻底杀灭瓶口、罐口等部位附有潮湿水分大于20%的杂菌和病菌,②采用封闭式箱罩消毒和接种,创造一个完全人为控制的“无菌化”空间,使菌种搅散、开罐口、加入母种全过程无杂菌干扰,完成母种接入过程的无菌化接人液体罐的封闭式工艺。
由于不同厂家的液体菌种发酵设备,发酵过程的工艺各不相同,要想达到液体菌种生产全程的100%无污染,不仅取决于设备系统设计的“无菌化”效果,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实际生产的管理与操作程序,不给杂菌及病菌浸染液体菌种的机会。例如各系统管口的封闭与对接、管口与管内残存液体和空气,从灭菌、接种、发酵和液体菌种的使用全程的“无菌化”隔离及处理等等,尤其是液体发酵与应用过程的供氧和罐内空气呼吸的“无菌化”处理无遗漏,全部按照“无菌化”工艺程序进行操作生产,就不会产生杂菌病菌污染问题。笔者为辽宁盘锦市鼎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装的液体罐生产流水线,自2007年7月投产2年来,未曾出现杂菌污染现象。(作者:姚志武 来源:国家科技信息服务网-北京节点)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