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强雨天气,食用菌生产如何安全应对?

    强雨天气,食用菌生产如何安全应对?

    食用菌菌种质量检测技术

    发布时间:2010-05-2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农业部根据《种子法》制定的《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于2006年6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从菌种场资质、生产经营到行政管理等方面对菌种质量要求都有十分明确的规定。但如何检测菌种质量。目前尚未统一检测技术,为贯彻实施《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笔者从多年的生产实践与管理过程中总结了一套菌种质量检测技术。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种性检测

      种性是指食用菌品种特性的简称。它由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三个方面组成的。其检测内容分为形态学检测、生物学特性检测和农艺性状检测。同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遗传学、同工酶和DNA指纹检测等技术也可以作为种性检测的重要手段。

      1.1形态学检测

      1.1.1菌落特征观察  取待检菌种(母种、原种或栽培种,下同)通过转管活化后,再接种于平板培养基上。适温培养至菌落直径为培养皿直径的2/3时,观察菌落形态,主要包括菌落大小、气生菌丝和厚垣孢子等内容。同时,将该品种的标准菌株的菌种(以下简称标准菌种)设为对照,做同样处理,对比二者的菌落形态。如果菌落特征有差异。表明是不同品种;如果菌落特征没有差异。还不能判断是同一个品种。

      1.1.2拮抗试验取待检菌种和标准菌种分别进行转管活化。在一个平板培养基上相距3era左右接种。适温下培养。待两个菌落交接时进行观察。如果交接处出现明显的线状特征(有的食用菌出现栅栏状、有的出现不长菌丝的区带),即为拮抗。表明待检菌种与标准菌种是不同的菌株:如果没有表明出拮抗。待检菌种与标准菌种可能是同一菌株也可能不是。不能判断。

      1.1.3菌丝显微观察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无菌水。用解剖针从待检菌种活化后试管内挑取少许菌丝于水滴上,撕散菌丝,盖上盖玻片。先用10倍物镜观察,再转到40倍物镜下观察菌丝的细微结构。尤其是判断是否有锁状联合、观察锁状联合的形态特征。测量菌丝细胞的宽度。同时。将该品种的标准菌种设为对照。做同样处理。对比二者的锁状联合的形态特征和细胞的宽度,如果有差异。表明是不同品种。如果二者没有差异。两者可能是同一菌株也可能不是。不能判断。

      1.1.4子实体形态特征观察  待检菌种与标准菌种在同样条件(相同的培养基、同时接种、同样环境下培养菌丝、同一菇房相近的位置)进行出菇。取各种发育阶段的子实体,肉眼观察其菌盖、菌褶、菌柄、菌环、菌托的形态特征、大小、长短、厚薄等。如果有明显差别,可以判断为不同品种。

      1.2生物学特性检测

      1.2.1温度  取活化的待检菌种与标准菌株。分别接人相同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n个。放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直径1~2cm时。在菌落边缘画线作为生长起始线。随后把这些培养皿(或试管)分别置于5、10、15、20、25、30、35、40、45℃下培养。当生长最快的温度下的培养皿即将长满时取出,在菌落边缘再画一终止线。用尺子测量起始线与终止线之间的距离。计算菌丝生长速度,即可获得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最适生长温度。如果菌丝在某一温度下不生长。可以把这些培养皿再放到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即可得出致死温度和限制生长温度(不生长但不死)。

      1.2.2湿度取活化的待检菌种接人不同含水量(如45%、50%、55%、60%、65%、70%、75%)的原种培养基上。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当菌丝封面并长人料内2~3cm时。沿着菌丝前端画一条起始生长线后,继续培养,当快长满瓶时。再画一条终止线。用尺子测量起始线与终止线之间的距离。计算菌丝生长速度。即可获得菌丝生长适宜的含水量范围、生长最适含水量。

      1.2.3酸碱度取活化的待检菌种接入不同酸碱度(pH1~11)的平板培养基上,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直径1~2cm时。在菌落边缘画线作为生长起始线,继续培养,当快长满皿时,再画一条终止线。用尺子测量起始线与终止线之间的距离。计算菌丝生长速度。即可获得菌丝生长适宜的oH范围、生长最适pH。

      1.2.4光线取活化的待检菌种接人相同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上,分成2份(其中1份用黑布遮光)。放于光照培养箱中。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直径1~2cm时。在菌落边缘画线作为生长起始线。继续培养。当快长满皿时,再画一条终止线。用尺子测量起始线与终止线之间的距离。计算菌丝生长速度,观察菌落特征。即可获知光线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1.3农艺性状检测

      将待检菌种制成母种。再生产为原种。采用该品种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制做袋栽45袋(床栽6m2)。接种后分3组(每组15袋或2m2)进行常规管理。在出菇阶段,作好每天的采收记录(重量、朵数。用于分析各潮菇的出菇时间、产量分布、转潮天数等),根据表1所列项目,进行适当的统计分析。整理成试验结果。同时将该品种的标准菌株设为对照,做同样处理。对比二者的检验结果,统计分析其差异显著性。

      1.4现代生物技术检测

      1.4.1遗传学检测  收集待检菌种和标准菌种的担孢子。通常单孢分离获得单孢菌株。品种内单孢菌株之间进行配对。观察是否形成锁状联合。获得各种基因型的单孢菌株。待检菌种和标准菌种的单孢菌株之间进行配对。通过观察是否形成锁状联合。判断两个品种的不亲和性因子的基因型。如果2个品种的不亲和性因子基因型不同。则可以判断它们是两个不同品种。如果其基因型相同。则可能是相同品种也可能是不同品种,不能确定。

      1.4.2同工酶检测  从待检菌种的菌丝体中提取的粗酶液经电泳后。进行生物化学染色。同工酶的各组分会显示在凝胶的不同位置而形成同工酶酶谱。相同的菌种遗传背景相同,其同工酶酶谱也相同。常用于品种鉴别的同工酶有:酯酶同工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等。

      1.4.3 DNA指纹检测  品种之间的种性差异是由于其DNA序列的差异。应用DNA检测技术判断待检菌种与标准菌种的DNA是否有差异。若有。则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若没有。则为相同品种。DNA指纹检测的方法很多。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寻找可应用于品种鉴别的特异DNA片段。即为分子标记。通过试验。检查两个品种所拥有的各种分子标记是否一样。从而作出判断。

      2纯度检测

      纯度指菌种的纯化(净)程度。不能混有病毒、细菌、霉菌、螨虫、线虫等。除了用肉眼观察判断外。根据染杂对象不同采用以下相应的检测方法。

      2.1病毒检测

      主要借鉴植物、动物病毒检测和酶联免疫法。具体做法:提纯待检菌种的病毒,用这种病毒免疫动物(如兔子),获得抗血清,应用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及酶联显色技术进行检测,如果样品中存在病毒,则有颜色显现。

      2.2细菌检测

      取少量待检菌种。按无菌操作接入营养肉汤培养液中,25~28℃振荡培养1~2d,观察培养液是否混浊。若培养液澄清,可初步判断为无细菌污染;若培养液混浊。可初步判断为为有细菌污染。为了进一步作出准确判断。可把培养液划线接种营养肉汤平板培养基,25-28℃恒温培养1~2d.观察是否有细菌菌落出现。

      2.3霉菌检测

      2.3.1培养基上霉菌检测  用接种针取少量待检菌种疑有霉菌污染部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PDA培养基中。25~28℃培养3~4d.出现白色以外色泽的菌落、非待检菌种的菌落或有异味者为霉菌污染物。必要时可用显微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判断。霉菌一般是低等真菌。没有锁状联合。

      2.3.2棉塞上霉菌检测  用酒精灯把露在试管口(或瓶口)外的棉花塞烧弃。用消毒过的镊子夹出剩余的棉塞。用接种针粘取棉塞底部。转入新鲜 PDA斜面培养基。25~28℃培养3~4d后。按2.3.1方法进行判断。

      2.4螨虫和线虫检测  用接种针挑取取少许待检菌种的菌丝于载玻片上水滴中。撕散菌丝。盖上盖玻片。用lO倍或40倍物镜观察。检查是否有螨虫或线虫存在。

      3活力检测

      活力指菌种的生活适应能力和抗逆能力。反映菌种的活力,如菌丝形态、发菌程度、色素、分泌物、菌丝自溶、拮抗线、原基、脱壁等。这些指标都可用肉眼来判断。还可以通过以下试验来检查菌种的活力。

      3.1取待检菌种。按无菌操作要求。用接种铲或接种耙铲弃菌种表面(或斜面)一薄层,塞回棉花塞。放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观察其萌发出新菌丝的能力。

      3.2取待检菌种。按无菌操作要求。接入下一级菌种培养基。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观察其萌发出新菌丝及吃料的能力。

      中国食用菌,2006(5)

      黄志龙(福建省农业厅食用菌办公室。福建福州350003)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