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双孢菇菇棚的管理
发布时间:2010-10-2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淮南日报3月30日讯 3月24日,安徽省淮南市科协在潘集区平圩镇张岗村召开了全市食用菌协会工作现场会,与会人员参观了张岗村食用菌生产基地,并就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及协会工作进行了相互交流,记者应邀参加了会议。
提起平圩镇张岗村,人们自然就想到了金针菇。张岗村的金针菇生产通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张岗村金针菇生产带动下,潘集区食用菌生产规模日益壮大。特别是2002年潘集区食用菌协会成立以来,会员覆盖全区11个乡镇、街道,种植品种由原来的金针菇、平菇增加到银耳、黑木耳、双孢菇、鸡腿菇、鲍菇等10多个品种,而且有几个新品种已形成相当规模。就主导产品金针菇而言,由2002年的1200万袋上升到2004年的2000多万袋,实现市场交易额近4000万元。仅食用菌生产一项,会员户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比全区人均纯收入增长了98%。
“协会的成立,使原来‘各自为政’的菇农联系到一起开始向‘集团军作战’转变,菇农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增强。”潘集区食用菌协会理事长张传锋告诉记者,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养菇会员们以协会的名义外找市场,先后与上海、广州、深圳等10几个大中城市的商家和经纪人建立了业务关系。协会组建了一支自己的营销队伍,在产菇高峰期间每天有近百辆汽车把鲜菇直接送到各大城市农贸批发市场,有时还从合肥机场空运到南方城市去,解除了以往家家户户完全依靠外地老板上门拿货而自己没有销售渠道的被动局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食用菌协会的成立不仅增强了菇农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解决了种植户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销售等难题,而且协会还以会员单位为依托,积极申报了平圩镇食用菌无公害生产基地和金针菇无公害农产品,并且通过了国家认证,把食用菌生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档次,形成了统一品牌,为走向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据潘集区科技局局长陶全怀介绍,目前潘集区已建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68个,养鸡的、养鸭的、还有别具特色的小板凳协会等,协会中被确定为致富能手的有380人。各协会的成立,对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进步,农民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像食用菌协会,上接市场、下联农户,已真正成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中的王牌“集团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市成立的各种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已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但像潘集区食用菌协会这样已成为王牌“集团军”的还不多。由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选出的管理人员大部分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有限,民主意识不强。特别是大多数农技协会主要分布在乡村,交通不畅,信息闭塞,不利于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市场商机的捕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技协会的发展壮大。
针对这一状况,市科协副主席李从玉表示,市科协今后将以农技协为依托,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努力把更多的农技协打造成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战无不胜的王牌“集团军”。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