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沟菇房是适宜于北方地区的一种栽培设施,具有投资小、成本低、易管理、效益高、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就地沟建造形式而言,其结构有单沟式、双沟式和宽沟式之分;在出菇方式上,有脱袋覆土出菇法,菌袋竖排出菇法和堆袋式双头出菇法之分。
0 前言
本文了介绍地沟堆袋双头出菇法。其技术特点是利用地沟作栽培设施,采用塑料袋堆积排放,双头开袋出菇。和其它几种地沟栽培法相比,具有空间利用率高,出菇面大,产量高的特点,生物学效率在100%以上。
1 栽培季节
采用自然季节栽培,要参照当地自然气温变化,确定栽培适期,使出菇阶段的温度保持在5-15℃的低温范围内。一年可栽培两季,第一季于8月中、下旬接种发菌,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进入出菇期;第二季栽培于2月或3月接种,采用加温培养发菌,温度维持在18℃左右,4-5月气温回升到10℃左右即可出菇。
2 地沟建造
选择地势高燥、开旷、向阳,且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土质以土壤或粘土为好,但要接近水源。为方便管理,一般可建在房前屋后或庭园内。地沟规格为长15m,宽3.8m,高2m。能装菌袋7500个,投干料2500kg(每袋装干料300-350g)。挖地沟前,先用大水浇灌,待水渗入土内,稍干即可施工。沟内挖出的土堆放在地沟的四周,拍夯成沟壁的地上部分。沟壁高2m,在平地面处,正对中间人行道及四周各设通风口,高40cm,宽25cm。在地沟上架设竹、木弓架,再横以竹片并固定成为拱架,然后覆盖薄膜、草帘。地沟四周开排水沟。在建筑双列式或多列式地沟时,地沟间距为3m,沟壁较为牢固。
地沟内设3排床架,床架宽40cm,高2m,长依地沟长度而定;床架分5层,层距40cm,用竹杆铺成床面,每层可堆放4层菌袋;为使床架牢固,每隔70cm砌墙垛固定。每个地沟用砖1000块,竹竿700根。
地沟在使用前3天要用漂白粉、石炭酸或甲醛按常规方法进行消毒。
3 制袋接种
常用培养料配方为:木屑73%,麦麦夫(或米糠)25%,糖1%,碳酸钙(或石膏)1%,料水比1:1.4-1.6;玉米芯73%,麦麦夫25%,石膏粉1%,糖1%,料水比1:1.4-1.5;稻草72%,麦麦夫25%,过磷酸钙1%,糖1%,石膏粉1%,含水量65%。
塑料袋规格为17cm×35cm,采用两头扎口封袋,装料深度为15cm,上下两端各留10cm左右,用线扎好,每袋装干料300-350g。按常规方法灭菌、接种。接种量约为料重3-5%,接种量过多,容易在老菌种块上出菇,抑制基质菌丝内子实体的正常发生,降低产量。
4 发菌管理
将接种的菌袋依次重叠堆放在层架上,每层放4排菌袋,使袋口两端向床架外。金针菇丝生长适温为23-25℃,在菌丝生长期间所产生的呼吸热,往往使料温高于室温2-4℃。因此,发菌期间地沟内室温应保持在18-20℃为宜。培养温度过低,发菌时间长,袋口部分菌丝易老化而影响分化,菌袋出菇不整齐。室内相对湿度以60%为宜,弱光照,适量通风。当菌丝深入培养料5cm后,生长速度加快,需氧量随之增加,可将两端袋口扎紧的线绳松开,适当通气,以促进菌丝健壮生长。为使地沟内所有菌袋发菌一致,培养期间,每隔10天应将床架上下层及层架间相互移位,使受温一致。发菌期间,若室温超过25℃时,要加厚覆盖物遮荫,并立即通风降温。在采用升温培养法时,宜在地沟内增设火墙,火炉放在地沟通风口处,并注意定期通风,以免造成缺氧,影响菌丝生长。发菌期约25-35天。
5 催蕾
发菌结束后,为促进菇蕾形成要进行催蕾处理。催蕾方法如下:
5.1 搔菌
将菌袋两端扎口线绳解开,翻卷袋口,露出料面,用小耙将袋口表面形成菌膜和残存老化菌种块清除,并将料面整平,再将袋口折叠封闭。如菌膜不厚,也可以不搔菌。
5.2 降温
低温刺激是促进菇蕾形成的重要条件,故在发菌结束后,应将室温降至10-12℃之间。如温度高于13℃,往往在培养料表面出现大量白色气生菌丝,会影响菇蕾形成,降温后仍能形成菇蕾,但会推迟出菇时间。增湿:在沟壁、地面和空间喷水,使相对湿度提高到80-85%,可诱发菇蕾。经过上述处理,几天后,培养料表现出现琥珀色水珠,这是菇蕾即将发生的前兆。一般在2-3天后就可出现菇蕾,有些品种的现蕾时间会推迟到10-15天。现蕾后即进入出菇管理。
6 出菇管理
现蕾之后,要降温至6-8℃,以抑制菇蕾发生,使同一批菇蕾的生理成熟度保持一致;经3-5天,恢复到出菇适温10℃,可使出菇整齐、挺实健壮。出菇期要保持较高湿度,并进行分段水分管理:当菌柄长到5cm时,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菌柄长15cm以上时,控制在80%左右。于每天早、午、晚向空中、沟壁和地面喷水,切勿向袋口喷水,水珠溅到幼菇上,会使色泽加深影响品质并导致腐烂。开袋初期,应定期开通风口,进行适度通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以刺激菇蕾产生;当幼菇长到2-3cm时,将菌袋两头袋口拉直当套筒,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菌柄伸长。中后期视菇体生长情况,亦应适度通风,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产生钉头菇。金针菇子实体生长期要有微弱光照(1勒克司),可在棚顶每隔2米距离扒开30cm2的透光口,产生垂直光源,可使菇丛生长整齐。在完全黑暗条件下,子实体生长慢,畸型菇增多。当菌柄长到10cm以上,菌盖呈半球形,直径1-1.2cm,菇体鲜度好即可采收。用手抓菇丛轻轻拔下,并随即用小刀切去基部沾附培养料及过老菇脚,整齐地放入盛菇筐内。头潮菇采收后,菌袋内失水,应采用注水器向袋内注水,可提高二潮菇的产量和质量。 (吉林省舒兰市天德农业站 刘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