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浅析食用菌菌种退化成因

    发布时间:2018-08-23

      来源:菌农网

        一、“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
        1、培养环境
        食用菌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氧气,其中能够引起“食用菌菌种退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这是因为温度对生物代谢的影响最大,当处于极度不适的温度环境中,菌种的遗传特性发生改变,丧失了应该具有的优良生产性状,母种培养、保藏、运输时,遭受高温、低温(比如零下),都极易引起“食用菌菌种退化”。
        2、培养基
        培养基不适合菌种生长,会引起“食用菌菌种退化”,包括:培养基的营养构成、pH值、培养基过于丰富、培养基过于贫瘠,或者理解为培养基不适合其生长。关于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现有理论和教科书远远滞后于实际生产,所谓贫瘠与丰富培养基交替等理论,都是套用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概念,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并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3、转代次数
        转代次数过多,从微生物理论基础上分析,转代次数过多是容易出现“食用菌菌种退化”的,但是在实际食用菌生产中,应该是:采用不正确的菌种制作和培养的转代,容易引起“食用菌菌种退化”,转代的次数越多,引起“食用菌菌种退化” 的可能性就越大。
        4、粉孢子、节孢子和分生孢子
        对于在母种菌丝阶段,能够产生粉孢子、节孢子和分生孢子的品种,容易出现“食用菌菌种退化”,粉孢子等在条件合适的时候会萌发出菌丝,这些菌丝是不具有结实能力的,或者说结实能力很差。继续转代后,和正常的菌丝互相混合在一起,整体从菌丝的外观有可能没有任何的表现,但是最后会影响到最终的产量和质量。
        5、菌种保藏
        食用菌生产离不开菌种保藏,菌种保藏的方法不当,保藏的时间过长,保藏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可能会引起“食用菌菌种退化”,特别是在保藏期间,斜面母种出现子实体,子实体虽然不会长得很大,但是只要有菌盖形成,就可能有孢子弹射到斜面上,条件合适就会萌发出菌丝,形成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混在一起的情况,造成“食用菌菌种退化”。
        二、如何避免食用菌菌种退化
        针对上述“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几点原因,为菌种生长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合适的培养基、尽量降低转代次数、减少粉孢子、减少节孢子、减少分生孢子、做好菌种保藏,就能够尽最大程度的避免“食用菌菌种退化”。
        总而言之一句话,按照正规的、严谨的技术要求进行菌种生产制作,是避免“食用菌菌种退化”的根本方法,一旦出现菌种退化,要及时的更换菌种。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