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栽培料接种
培养料发酵完成后,即可进行铺料,厚度一般18~20cm为宜。
保持培养料的含水量约为65%,pH值为7.0~7.6,将麦粒二级菌种均匀播撒在培养料上。播种时,菌种量的计算是1.5~2 瓶/㎡,适当增加播种量可使发菌快,不污染,出菇早,产量高。把2/3的菌种撒在料面上,翻入料的一半深处,再将料面整齐、整匀,余下的1/3撒在料面上,用板轻轻压平,松紧适度。保持菇棚湿度,并控制温度在28℃之下,进行菌丝培养。
2、覆土与催菇管理
当菌丝长入料内2/3时即可覆土,取河泥土和黏土较好, 在覆土前挖掉地表约20cm,然后撒少许石灰水,把土放在阳光下晒几天,打碎、过筛后用石灰调整pH值为8.0, 覆土厚度一般为2.5~3cm。覆土后的5~7d以少通风为主、适当通风换气为辅,促使料中菌丝尽快爬入土层,5d后通风量逐渐增大。经过 15d左右,当菌丝串土到覆土层2/3并且土层中有大量菌丝出现时,要及时加大通风量,将棚温调到16~18℃,料温降到15~19℃,同时在大通风1~2d后,喷一些结菇水,喷到土粒捏得扁、搓得圆、不粘手为宜。然后大通风1~2d,再转入小通风,以促进原基和菇蕾形成,这样约经3~5d便可在表土下0.5~1.0cm的位置上形成米粒、绿豆大小的子实体幼蕾。
3、出菇管理
菇棚内温度控制在14~18℃,湿度85%~90%,喷水时要做好勤喷、少喷。当菇盖直径长至3~4cm时应及时采收。采收一、二潮菇时,应用先捺后旋再提起的采摘方法,不要带动菇周围小菇和菌丝。三潮后,特别是5~6潮菇,应采用拔起的方法,以利于拔掉老化菌丝。当采完一潮菇后,应及时整理床面,剔除菇脚和老菇根,并用粒土性细土将空穴填平,及时喷转潮水,为生产下一潮菇提供水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