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菌中贵族 羊肚菌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竹荪生态准标化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3-05-28

      来源:福建南平顺昌大历经管站-高允旺

        竹荪是一种珍稀食用菌,素有“菌中皇后”的美誉。其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它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能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具有“刮脂”功能,是天然的减肥药;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1972年,周恩来总理以“竹荪芙蓉汤”招待美国特使基辛格,而使竹荪斐声中外,基辛格后来竟把此事写在回忆录里,可见对其印象之深。
        竹荪栽培技术易掌握,管理粗放,种植省工省本。培养料可用竹屑、木屑、农作物秸秆等,原料来源广泛,属循环低碳经济,是一项当年种植当年获益的短、平、快项目。近年来,由于种植竹荪产量、价格高,收益大,且适合年纪较大,文化程度不高,难以外出务工的农户种植。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大历竹荪研究所的科技人员经过多年实践,研发了一套竹荪大田栽培新技术,使亩平均产量(干品)从原来的45千克提高到100千克,最高达170千克,比传统种植翻一番,极大地激发了农户种植竹荪的积极性,竹荪种植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每年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及浙江、江西、四川等省种植4万亩以上。
        1  竹荪的生活习性
        1.1  营养  竹荪是喜氮菌,氮素是竹荪合成蛋白质和核酸所必需的原料。培养料中氮素的含量对竹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很大影响,比其他菌类需氮量多,氮量过低,菌丝生长不粗壮,产量低。一般竹粉、木屑中氮源不足,建堆发酵时,在培养料中添加尿素, 栽培地补施尿素,增加栽培地养分,促使菌丝生长粗壮旺盛,提高产量。
        1.2  氧气  竹荪属好氧性真菌,土壤肥沃疏松,种植时轻盖覆土,保证培养料中有一定的透气性,以便于菌丝生长。
        1.3  温度  竹荪是中高温型菌类,喜阴湿环境,菌丝生长温度为5~32 ℃,最适为23 ℃;子实体形成温度为20~30℃,最适为25 ℃。因此,栽培时需搭建遮阳棚或套种作物以防晒,并保持覆土和沟土的湿润。
        1.4  酸碱度  竹荪长期在腐殖层和微酸的土壤中生长繁衍,形成了适宜在微酸环境下生长。所以,竹荪的培养料和覆土的pH值要求在5~6.5之间,pH值大于7时生长受阻。
        2  场地与菌种选择
        2.1  田块选择  应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防旱防涝的大田。栽培竹荪所需的竹、木屑、芦苇等材料,量多且重,选择交通便利的田块,可节省搬运成本。土层厚腐殖质含量高,疏松透气,保水性能好。田块应旱能灌,涝能排,以利于保持覆土和沟土湿润。
    值得注意的是,竹荪种植不宜连作,应从低往高的田块转移,避免病原的交叉感染而降低产量。竹荪种植必须间隔4年以上,上位的田块和周边未种植的田块为好,不宜选栽培过的田块。主产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产量会逐年下降。旱地,上年种过地瓜等喜肥旱作物的田块,保水性差、易受旱的细砂为主的田块,均因缺肥、虫害多而不宜种植。
        同时也可采取竹、果等林地套种。选择地势平缓,有马蹄形的山窝地带,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多,质地松软,25度以下的林地为宜,要求密度适中(亩130~180株),8~12年生或间伐二年后的杉林地,涵水保湿条件好,是栽培竹荪上等的地块。可充分利用树叶郁闭遮荫,在多雨年份产量较高,遇干旱则相反。交通条件很重要,尽量减轻劳动强度。
        2.2  品种选择  目前,本地一般选择棘托长裙竹荪D89、D1为主栽品种。
        菌种的质量关系到全年的产量。购菌种时,选择菌丝生长整齐、健壮有力,菌龄65~75天,手感较硬者为佳,有黄水珠出现则偏老。购种时须看菌种商证件是否齐全,并索要购种凭据。
        3  培养料发酵技术
        竹荪发酵料大田栽培关键应做到“三到位”:①用肥量到位。每亩用尿素50千克、复合肥10千克。②培养料到位。每亩用料量为15~16立方米约7200kg。③用菌量到位。每亩用菌种量为550~600袋,每袋0.5千克。
        3.1  备料  原料种类有竹屑、木屑、农作物秸秆等。时间安排在每年的10~12月,培养料应新鲜,鲜料发酵升温快,发黑腐烂的料,发酵温度低,会影响产量。早购的培养料应妥善保管,防止高温遇雨自然发酵而烧料,降低培养料中的养分。
         每亩备料量:竹屑14立方米、木屑2立方米、尿素25千克、复合肥10千克、轻质碳酸钙25千克。
        3.2  建堆发酵  通过建堆发酵,将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腐熟,转变为竹荪菌丝容易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发酵的目的,一方面是增加培养料的含氮量,使培养料变软、腐熟,以利于菌丝降解,促进菌丝体生长。另一方面是消除杂菌。发酵过程中产生高温可杀死培养料中的杂菌、害虫,并破坏培养料中的生物碱。新鲜的 竹、木屑,本身含有生物碱,会阻碍菌丝生长,经过发酵,使原料中的活组织破坏、死亡,并通过翻堆挥发消除。
        建堆方法:种植前45~60天开始建堆发酵,先铺一层厚约30厘米的培养料,撒上尿素、复合肥、轻钙,浇清水翻动培养料,堆旁挖穴,收集渗透出来的水进行再利用,再铺一层培养料,撒尿素、复合肥、轻钙,浇清水,如此反复使料堆成梯形状,高至1.3米时再稍踩实,头几层用水宜少。
        3.3  翻堆  间隔15~18天翻堆一次,内外料对调,并根据培养料干湿程度加水,保持培养料含水量在60%左右,即以手捏成团,指缝有水而不滴下为度。选择晴天上午9时后温度较高时翻堆,此时热量散失少,有利于培养料再次升温发酵。翻堆时,料中温度有50~60 ℃,冒热气,脚有发烫的感觉,均匀翻堆3次。根椐料的粗细确定发酵时间,直至料颜色呈褐色、有香味。翻堆的过程也是排除废气补充氧气的过程。
        4  大田种植
        4.1  田块准备  将田中的稻草整理置于四周田埂上,用劈草机劈除稻桩,种植前10天,逢雨天,每亩均匀施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或培养料发酵后,每亩均匀施尿素35千克,过钙100千克,再用微耕机翻土整平,曝晒杀菌,风化疏松土壤。畦床宽约70厘米,沟宽约25厘米,畦长和排水沟可根据田块确定。
        4.2  播种与覆土  每年2~3月,当温度稳定在5 ℃以上即可播种,播种后90~110天开采,可采3~4潮,9月下旬采摘结束。
        播种前将发酵料倒成龟背式的菌床,并检查培养料中是否有氨气,如有则再凉料2~4天,选择阴天或小雨天凉料,要防止大雨冲刷培养料中养分,最好是边凉边播种,料干需浇水,使含水量维持在60%左右。采用“一”字形播种法,(一袋菌种两头质量有差别),应头尾菌种插花播,少盖培养料,将土培于菌床两侧,覆土稍碎轻盖,料多时土厚7厘米,料少时厚4厘米,成龟背形。
        覆土后畦面用稻草覆盖表土即可,不可太厚,3~5天后稻草吸湿变软,再盖地膜,早春温度低,地膜起保湿保温的作用,有利菌丝生长。地膜覆盖后,可立柱搭架,架高约1.8米,菇架要搭牢,防止被风吹倒,4月初开始砍芦苇备用。
        播种10天后,不定期抽样检查菌种的萌发吃料情况,特别要检查发酵地的菌种,正常生长的菌种呈白色绒毛状,如发现块状菌种变黑,闻有臭味,则要查明原因及时补播,确保菌种的成活率,并防鼠害。
        5  发菌管理
        5.1  通风换气  菌丝生长过程中分解培养料,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要不定期揭膜通风换气,使畦床内空气新鲜,否则,畦床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影响菌丝正常生长,通风1天后再覆盖。
        5.2  保持湿度  竹荪既不耐水也不耐旱,既要防止雨天畦沟积水缺氧,菌丝窒息死亡,也要防止天晴干旱菌丝萎缩。菌丝发育期培养基内固有的含水量足够菌丝生长所需,但遇天晴、覆膜等,基质覆土的水分有所减少。为了保持基质含水量60%,覆土含水量25%,需补充水分,做到天晴畦沟保持浅度蓄水,但不得高于培养料底部,防止菌丝窒息死亡。雨天要排干畦沟水,保持覆土、沟土湿润,结合通风换气,掀膜以使表土湿透后,再覆盖地膜。
        5.3  控温发菌  连续天晴,温度超过25 ℃,通过掀、盖薄膜调整畦床温度,同时通风换气以防烧菌。若温度低于20 ℃,除了透气保温外,还要盖好地膜,防雨保温,以有利菌丝生长。同时摘除杂菇。
        菌丝生长阶段一般不要轻易翻动稻草、覆土,以免扯断菌丝,毁坏菌索而影响竹荪生长。
        6  出菇管理
        现蕾阶段主要做好场地的防雨、保湿,特别是二批菇蕾黄豆大时,若遇大暴雨天气,要及时盖地膜,防止遮阳物的雨滴破坏菌丝菇蕾生长。土壤湿度一般控制在保持覆土、沟土潮湿,手捏土能粘为度。
        6.1  畦床除草  畦草不必过早清除,畦面发现中指大小菇蕾或干旱温度稳定27 ℃、菌丝爬上畦面时,可用农达除草剂按说明书的倍数除草,不宜人工拔除杂草,防止菌丝封固的表土松动,而破坏菌丝正常生长。
        6.2  菇棚遮荫  杂草退绿即可遮荫,盖芦苇(遮阳网),达到“八分阴,二分阳”的遮阴效果,以利竹荪生长。一潮采收结束后,可进行追肥、杀虫,用尿素、食用菌氨基酸加无公害杀虫剂,选午后3时喷洒,要稀喷、勤喷,防止药液过浓烧蕾。
        6.3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为烟霉病,原因是遮荫过早、过密,高温高湿,畦地除草太早等。主要发生在竹荪畦面表土上或寄生在畦面的稻草上,上午呈红色,下午由红逐渐变黑色。传播媒介有风、人,并迅速蔓延危害菌丝,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使畦床培养料潮湿变黑,菌丝生长受阻,菇蕾呈水渍状、霉烂。措施:畦草不宜过早清除,排干水沟的积水,减少覆盖物的厚度,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小心铲除稻草及表土,并使之远离菇棚,截断两头畦床,防蔓延;同时使用苯醚甲环唑液喷受害部位,每天一次,连喷3天;也可在发生部位撒碳铵,盖薄膜覆土防控。若出现鼻涕虫,可在阴天晚上进行人工捕捉。
        6.4  受灾管理  灾后排干沟水,淹后3天检查覆土未见菌丝,培养料变黑,就应改种水稻、黄豆或玉米等作物。若基料黄、覆土有新菌丝生长,则可摘除腐烂菇蕾,清除沟中堆积的沙石、沉淀在畦床上板结的淤泥,用尿素、食用菌氨基酸、杀虫剂混合液追肥防治虫害;隔天盖地膜,保持土壤湿润,促发菌;加厚芦苇及稻草防旱。
        7  采收与烘烤
        7.1  时适采收  由于5~6月时雨时晴,温度不稳定,采菇有早有迟。雨后天晴出菇早、多,当菇蕾破口抽柄冒盖时,立即采收。菇体要清洁、完整,每天采收2~3次,及时剥离菌盖、菌托,运回倒入烤筛,让其自然生长撒裙。
        7.2  烘烤  烤炉四周封密,顶部设排湿窗;风扇动率为1.3千瓦/小时。进炉时避免竹荪粘于筛面,先将纱布铺在筛上,然后按菇大小分上下层,大的摆放下层,小的摆上层,整齐排在大烤筛上,用松紧带扎上,防止烘烤时被风吹散。
        为了使竹荪外观保持整齐饱满鲜白,需采用二次烘烤法。
        排湿定型期。竹荪进入烤房后,打开排湿窗,烧火烘烤。起始温度可以高些,要求在60~68 ℃间,迅速排除蒸发出来的水汽,使其排湿定型,如果排气不良,则菇易变黑缩管。但因每个烤房热性能不一样,对温度要求有所不同,开始烤菇时,注意掌握适宜温度。
        烘干定色期。竹荪脱水至八成干时,取出烤筛,将竹荪整齐捆扎,然后回炉竖放再烘干定色,关闭排湿窗,使烘房内热风循环,此时,烤房保持50~55 ℃,约0.5小时。要不定期用手摸竹荪干湿度,若干取出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防止回潮变色,放入阴凉干燥房间保存待售。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竹荪林下种植技术要点

    1. 竹林地选择适宜套种竹荪的竹林须符合几个条件:一是交...

    2024-07-11 16:10:31

    竹荪人工栽培关键技术

    1. 原料配方原种或栽培种原料配方:阔叶杂木屑或粉碎玉来...

    2024-06-18 10:37:56

    春季竹荪菌丝期和菌球期的大田管理技术要点

    在竹荪生长的两大关键期:菌丝期和菌球期,大田管理技术...

    2024-03-23 10:51:42

    竹荪菌丝期和菌球期的大田管理技术要点

    1. 发菌管理播种后10天开始检查菌种的萌发和吃料情况,发...

    2024-03-06 11:52:04

    红托竹荪秋季生产管理技术

    1. 栽培管理红托竹荪属于中温型品种。秋季是红托竹荪采收...

    2023-10-13 14:09:04

    保证竹荪优质高产的实用措施

    1. 适当加大培养料用料。田地栽培用料量每亩5000~7500千...

    2023-06-02 15:13:19

    竹荪林下栽培管理技术

    适宜套种竹荪的竹林须符合几个条件:一是交通方便,即须...

    2023-04-10 15:08:09

    竹荪菌丝期和菌球期如何管理?

    1. 发菌管理播种后10天开始检查菌种的萌发和吃料情况,发...

    2023-02-21 15:30:38

    实现竹荪高产的措施

    1. 适当加大培养料用料。田地栽培用料量每亩5000~7500千...

    2022-12-28 14:03:28

    竹荪要高产,做好这四步

    为了保证竹荪的优质高产,可采用以下措施:1. 适当加大培...

    2022-11-14 15:16:34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