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如何种植管理
发布时间:2017-04-1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一、改两头出菇为一头出菇
以前种植白灵菇时,菇农大多采用两头出菇的方式,但这样容易造成营养分散,菇体较小,不利于白灵菇商品性的提高。建议菇农将两头出菇改为一头出菇。目前,菇农在种植白灵菇时都是立体式栽培,在改用一头出菇时要注意,不能让所有的白灵菇都从菌袋的同一侧出菇,这样容易导致摞在一起的菌袋因为两侧的重量不同而发生侧翻。因此,在采取一头出菇时,菇农应分层将菌袋开口朝向不同方向,保持菌袋的平衡。通过一头出菇,菌袋内的营养集中供应一个子实体的生长,从而使得子实体柄短盖大肉厚,商品性提高。当白灵菇出完第一潮菇时,菇农应向料袋内注射营养,然后将料袋的另一侧打开,催蕾出菇,已经出菇的一侧不再让其出菇。当白灵菇原基长至花生仁大小时,要将多余的菇蕾疏去,使菌袋一头保留一个个大、菇型圆整、无斑点、健壮的原基。
二、调控棚室环境
白灵菇进入出菇管理阶段,温度应保持在8-16℃。温度过低,子实体发育缓慢,个头小,产量低,品质差;温度过高,子实体生长虽快,但菌盖薄,商品价值较低。需要注意的是,白灵菇对温度较敏感,如果袋温超过25℃,原基可能死亡,此后再想出菇就难了。良好的通风是生产优质白灵菇的重要条件之一。通风的目的就是降低菇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促进菌盖的正常发育。生产上要求后墙或前脸的通风口位置要尽量低些,使菇棚前后形成空气对流。遇到大风天气,要及时关闭通风口及放下大棚前边已掀开的薄膜。另外,与生产平菇一样,生产优质白灵菇也需有足够的散射光,切忌阳光直射。如果光线过强,菌盖颜色会变成土黄色,严重影响白灵菇的商品性。(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