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瓶栽杏鲍菇培养及出菇技术浅析
发布时间:2018-01-1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工厂化瓶栽杏鲍菇生产,虽然投资成本高,但产品品质好,菇体洁白,菌肉紧实,菇帽大、口感好。随着国内消费品质的提高,瓶栽杏鲍菇产品将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瓶栽杏鲍菇产品可出口欧洲、美国和东南亚等地,价格是袋栽产品的1倍左右。此外,瓶栽杏鲍菇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将来,瓶栽杏鲍菇将是杏鲍菇产业发展的趋势。本文对瓶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培养管理、搔菌作业和出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析,并对其关键点和操作要领进行说明,以期为工厂化瓶栽杏鲍菇企业提供参考。
一、培养管理
培养管理是食用菌生产一致、稳定和高产的基础。培养管理好的食用菌出菇一致、产量高并易于管理。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对工厂化瓶栽杏鲍菇的菌丝生长、菇蕾发生、子实体整齐度、产量及品质等均有显著影响。培养时间短,后熟期不足,直接导致现菇蕾晚,瓶间出菇整齐度低,产量和采收集中度都较低,而适度延长培养时间,其原基分化、现蕾时间都较早,实体整齐度较高,且生长速度快。
菌丝生长过程中,释放出大量CO2,因此要求室内有良好的通排风系统,CO2浓度保持在1000~3500μl/L为宜。杏鲍菇菌丝最适温度为24℃左右,生长速度最快,菌丝浓白、旺盛。菌丝在呼吸生长过程中释放出热量,瓶内温度一般会比室温高3~4℃,为保证菌丝最佳的生长酶活力,室温一般控制在20~22℃,室内相对湿度(RH)控制在60%~70%,培养35d左右。
接种后的菌种瓶通过传送带送至培养室,使用机械手或人工放置在垫仓板上,每个垫仓板每层放4筐或6筐,放9~10层,两个垫仓板摞一起,共18~20层,加上走廊等公摊面积,平均1m2放置600~700瓶。根据菌丝发热量和所需新风的不同,杏鲍菇培养一般分为前培养、后培养和后熟区。
1.前培养:菌种接入栽培瓶后,菌丝逐渐恢复,并开始吃料。前期菌丝较弱,发热量较小,需要的新风量少,但对新风洁净度的要求较高,一般需要经过粗效、中效,甚至亚高效过滤网进新风。此外,前培养库房内的室内循环风机风速不能过大,菌种未封面,风速过大容易造成污染。
前培养温度22~24℃,培养前期温度稍高有利于菌丝恢复、封面。但此温度条件下,杂菌繁殖速度相对较快,有些新风洁净度差的企业前培养温度调至18~20℃,控制污染。RH50%~60%,RH过大,污染率增加;CO2浓度100~2500μl/L,黑暗培养7~12d。
2.后培养:前培养后期,菌丝已完全封面,菌丝长至瓶口以下1~2cm,此时可将栽培瓶转移至后培养区。此阶段菌丝生长迅速,呼吸加强,发热量剧增,新风需求大。
后培养温度20~22℃,此时菌丝发热量大,瓶内温度比室温高3~4℃,温度过高会造成烧菌现象,一般以瓶间温度不超过23℃为宜。烧菌后的菌丝抵抗能力弱,容易出现病害,出菇不整齐,产量低。RH60%~70%,RH过低,培养料水分蒸发快,含水量降低,影响出菇产量;CO2浓度2500~3500μl/L,黑暗培养18~20d。抗杂能力强,对新风洁净度要求降低,一般经过粗、中效过滤网即可。
3.后熟培养:菌丝长满后,还需一段时间的后熟培养,对营养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养分在菌丝内充分蓄积并完成形成原基前的准备,当培养料温度与室温几乎无差异时,即可进入搔菌程序。后熟时间并非越长越好,过长的后熟期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库房周转率,还容易导致菌丝老化,瓶内失水率增高,直接影响到原基正常分化和抵抗能力以及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其产量和品质也不高。
后熟培养菌丝呼吸作用减弱,发热量也逐渐趋于平稳,可适当提高培养室温度,减少通风量。后熟培养可和后培养在同一区域,也可单独设置后熟区。单独设置后熟区,换区时可以将上下垫仓板交换,增加上下层菌瓶的均匀性,亦更易于调控培养参数,但将增加运输和人力成本。后熟培养温度22~24℃,RH70%~80%,CO2浓度2500~3500μl/L,黑暗培养5~10d。
4.培养期间基质理化特性的变化:接种后10~25d,菌丝快速生长,菌丝的呼吸作用加快,瓶内呼吸产生的热量增大,CO2和水分挥发量也随之增加,导致栽培瓶失重迅速增加。后熟阶段,菌丝呼吸作用减弱,基质失重速度明显减缓。CO2变化趋势与基质失重速率基本一致,25~30d CO2发生量最大。由于呼吸代谢产生水分,使培养基质的含水量增加,但随着后熟时间的延长,含水量逐渐降低并维持在一定水平。培养过程中,由于菌丝呼吸作用产生酸性物质,基质pH持续下降,后熟阶段pH下降幅度较小,稳定在5.75~5.87。基质含氮量变化幅度不大,菌丝进入后熟期以后,上层含氮量<中层含氮量<下层含氮量。
二、搔菌作业
培养成熟的菌瓶进入生育室出菇前,需进行搔菌作业。搔菌是利用搔菌机,将瓶口1~2cm左右的老菌皮挖掉,通过造成表面菌丝损伤以刺激菌丝快速扭结形成原基,从而形成子实体。搔菌机可处理6000~7000瓶/h。
杏鲍菇不搔菌也可正常分化形成原基,但搔菌后的新生菌丝活力旺盛,在温度、湿度、光照与CO2刺激下,新生菌丝能更快地表现出应激性反应,所以搔菌的菌丝比老菌皮先形成原基。此外,搔菌可提高出菇的产量和一致性,并可通过定点搔菌和控制搔菌深度,实现定点出菇或控制菇蕾数量,减少疏蕾工作。搔菌时应特别注意,将污染的菌瓶及时挑出,不能进入搔菌机,以免污染刀头,出菇时造成大面积污染。搔菌后,杏鲍菇菌丝抵抗力弱,易感染,因此,搔菌是导致杏鲍菇出现病害的重要原因。搔菌刀头需定时酒精擦拭和灼烧消毒,减少污染。
瓶栽金针菇、蟹味菇和白玉菇等品种搔菌后一般加15~20mL水,补充培养基水分,但杏鲍菇搔菌后不能加水,加水会导致培养料水分过大、出蕾慢、菇蕾多、污染严重等问题。
出菇初期相对湿度大,如瓶口朝上,容易积水和积累杂菌,造成污染。瓶口朝下,即可保证湿度,少积累杂菌,冷风机亦不会对瓶口直吹,有利于减少污染。此外,倒立有利于菌丝朝重力方向生长,促进原基形成。因此,搔菌后,需要翻筐将瓶口倒置催蕾。
三、出菇管理
搔菌后的菌瓶瓶口朝下,放置在生育室层架上进行出菇管理。出菇层架一般8~10层,1m2可放置360~450瓶。出菇管理一般分为催蕾期、控蕾期、疏蕾期、生长期和采收期等几个阶段。杏鲍菇子实体生长最适生长温度14~16℃,高于19~20℃时,菇体易萎缩,或感染细菌性软腐病,发黄腐烂。
搔菌后,培养料菌丝恢复同时伴随着最早的菌丝扭结,菌丝恢复的速度也影响到原基形成速度,并影响到整个生产周期。出菇初期,提高生育室温度和湿度,可促进菌丝恢复。
第1~9天,催蕾期。第1天,适应菇房环境;第2天,菌丝部分恢复,但数量很少;第3天菌丝明显增多,但还是有栽培料裸露;第4天只有少量栽培料没有被菌丝覆盖;第5天菌丝几乎覆盖全部料面,而且局部出现少量原基;第6天菌丝完全覆盖料面,出现少量生理吐水,菌丝扭结形成大量原基;第7天,生理吐水增多,原基越来越明显,部分原基出现向菇蕾分化的趋势。第8天,菇蕾分化,菇帽1~2mm;第9天,菇蕾0.5~1.5cm(以下均指高度),翻筐,栽培瓶正置,翻筐不及时,菇帽被压坏,出现畸形菇。
第10~11天,控蕾期。菇蕾2~3cm,温度升高,提高CO2浓度,干湿交替,抑制较小较弱的菇蕾,控干生理吐水。生理吐水过多,菌柄会留下水渍,影响商品性状,而且容易出现病害。
第12~13天,疏蕾期。菇蕾4~5cm,去弱留强,每瓶留2~3个菇蕾。子实体数目与单菇重成反比,与单瓶产量成正比。菇蕾过多,虽然产量较高,但单菇重较小,A级菇比例少,价格低;只留1个子实体,单瓶产量低,栽培瓶内营养物质不能完全利用,造成浪费;保留2~3个子实体,符合出口等级的商品菇比例高,单瓶产量也相对较高。
第14~16天,生长期。子实体快速生长,需根据菌柄长度,菇帽大小和颜色,调节CO2浓度和光照时间;温度在17~18 ℃时,子实体生长较快,但品质差,14~16℃较为合适。
第16~17天,采收期。降低温度和湿度,子实体含水量低,容易保存,货架寿命长。菇帽尚未完全展开,及时采收,采收时根据菇型和大小分成3~4个等级,1~2d清库。
四、讨论
培养管理是否良好是工厂化瓶栽杏鲍菇生产一致、稳定和高产的基础。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对工厂化瓶栽杏鲍菇的菌丝生长、菇蕾发生、子实体整齐度、产量及品质等均有显著影响。菌丝在呼吸生长过程中释放出热量,瓶内温度一般比室温高3~4℃,为保证菌丝最佳的生长酶活力,室温一般控制在20~22℃,瓶间温度不宜超过23℃。RH控制在60%~70%,CO2浓度1000~3500μl/L,黑暗培养35d左右。
搔菌处理可促进原基分化,提高出菇的产量和一致性,并可通过定点搔菌和控制搔菌深度,实现定点出菇或控制菇蕾数量,减少疏蕾工作。但搔菌是导致杏鲍菇出现病害的重要原因,搔菌刀头需定时酒精擦拭和灼烧消毒,减少污染发生。
杏鲍菇出菇管理一般分为催蕾期、控蕾期、疏蕾期、生长期和采收期等几个阶段。杏鲍菇子实体生长最适生长温度14~16℃,高于19~20℃时,菇体易萎缩,或感染细菌性软腐病,发黄腐烂。高CO2浓度有利于菌柄伸长,控制菇蕾数量,但高CO2浓度处理时间过长,菇帽变小变薄,子实体发黄。光照影响食用菌子实体产量和品质,不同波长、光强和光照周期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杏鲍菇出菇期间,需要光照处理,光线波长对杏鲍菇单瓶总产量无显著影响,但蓝光照射会使单个菇变大,菇盖变大、变厚,菇盖颜色变深,商品价值提高,光照6h即可获得外观形态较好、单瓶总产量较高的菇,但照射18h得到的菇个体较大,因此,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对光照时间进行控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周峰、李正鹏)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