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虫害:跳虫、蛞蝓、菌蚊等,其中跳虫危害最为严重。
杂菌类主要是真菌和细菌:真菌病害爆发会使子囊果表面发霉,白色气生菌丝旺盛,从而使菇体腐烂、死亡或畸形,严重影响品质。真菌病害目前暂未有确切防治办法,主要以防控为主。
细菌病害:多发生于出菇环节,伴随着高温高湿天气爆发,主要危害症状为菌柄变红、腐烂、发臭。
防控方法:播种前一个月,对田地进行翻耕,每亩施撒50kg~75kg生石灰,翻耕后暴晒,可有效减少跳虫危害;清除田间的农业废弃料,特别是玉米秸秆等含糖量丰富的杂物,减少滋生营养源;轮换作业,避免重茬连作;镰刀菌使用克霉灵或硫酸铜进行防控;可采用微生物农药Bt或Bti防治虫害,黄板或黑光灯诱杀成虫。
采收方法:子实体大概出土7~10天成熟,当羊肚菌的菌盖色泽从深灰色变至浅灰色或者褐黄色,菌盖的表面蜂窝状的凹陷充分得到伸展时可采收。此时菇肉质地结实,分量较重,外形美观。采收时,要一手抓住菇体,另一手用锋利的小刀从接近菌柄基部下刀,将菇切下。成熟的子实体要及时采收,避免影响品质。遭遇细菌、真菌病害的病菇要及早采收,以免猝倒造成病害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