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菌培养
接种时,短袋从袋口接入;长袋从一侧打穴(5穴,穴深1.5厘米)接种、封口、套袋。培养室要求空气干燥,相对湿度70%以下,通风良好,22~25℃,黑暗或有较弱的散射光。培养室应经消毒,要求清洁、干燥、通风、遮光。发菌室温度要求20℃~25℃,空气相对湿度65%~70%。发菌室基本黑暗。菌棒井字型摆放,每层4袋,摆10层。当长到接种菌落连成一片时,由每层4袋改为每层3袋。适时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发菌室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小时。接种后10天翻堆检查一次,及时剔除不良栽培袋。在培养室内培养40-50天可满袋。当菌丝体长至半袋时,就陆续发生子实体(猴头菇的特点),进入出菇期管理。
2. 出菇管理
菇房应消毒处理,达到清洁、通风、有散射光。出菇温度为16℃~20℃。
2.1 出菇方式
为层架出菇和吊袋出菇,出菇层架共7层,每层间距20cm,吊袋出菇每一串4袋。
将接种穴处的老菌种用刀子挖去,其中层架出菇的菌袋有接种穴的一面朝下,吊袋出菇可采取在接种穴两侧和对面打孔出菇。由于层架上层和下层温度差别比较大,故隔一段时间应将上层和下层菌棒调换位置。
2.2 生长前期水分管理
空气湿度保持在95%左右,当菌刺长到1厘米时,应降至90%。湿度低于75%,子实体会干萎、发黄、生长缓慢。喷水视菇房空气湿度情况掌握,避免向子实体直接喷。
2.3 通风管理
保持菇房空气新鲜,防止被风直吹。根据气温决定通风时间,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每次通风1小时。猴头菇子实体个大、质紧、色白,菌刺长短适中,产量高,商品性好;否则子实体松软,菌刺少而粗,生长缓慢,产量低,甚至会出现畸形。
2.4 光照
散射光利于猴头菇子实体的发育。虽然子实体在黑暗条件下也能形成,但常发育不良,易畸形。保证有散射光,出菇棚三分阳七分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