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鹦哥岭牛肝菌新种
发布时间:2016-11-0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近日,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科工作人员蒋帅和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教授曾念开进行课题组合作,经过多次的野外考察,在鹦哥岭发现牛肝菌一新种,该种在分类上为牛肝菌科黄肉牛肝属的成员。日前,该研究已发表于国际主流的分类学杂志《PHYTOTAXA》上。因其模式标本采自海南鹦哥岭,故该新种命名为海南黄肉牛肝菌。
“海南黄肉牛肝菌主要特征是个体大,菌盖直径成熟时可达20厘米,而其他牛肝菌,菌盖直径通常不超过10厘米。”曾念开介绍说,最为有趣的是其奇妙的变色现象,用手触摸菌盖下的菌孔以及菌肉,会迅速变蓝色,之后再变成红色,最后变为黑色。
据介绍,曾念开和蒋帅最早于2009年在鹦哥嘴好汉坡的林地内发现海南黄肉牛肝菌生长,2013年和2015年又先后在好汉坡和鹦哥岭南开乡采集到标本,他们通过多次采标、做科学比对等系列工作,对该种进行相关的物种描述和研究鉴定,历经7年,该研究于近日发表出来。
鹦哥岭保存完整的热带雨林,孕育出色彩纷呈、形态各异的牛肝菌。牛肝菌一般是指那些生长于地上,子实体肉质,容易腐烂,且子实层为密集菌管的真菌。现在世界上已知有1300余种。牛肝菌的大多数种类能与壳斗科、龙脑香科、松科等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在森林保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牛肝菌的许多种类还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的研究发现,牛肝菌还是一些陆龟的美食。(来源:海南日报)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