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菌中贵族 羊肚菌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金针菇袋栽催蕾工艺

    发布时间:2017-09-2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近年来金针菇生产发展较快,随着产量的增加,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出现以质量求效益的局面。影响金针菇品质的因素虽较多,但栽培袋菌丝生理成熟后采用何种催蕾方法,是获取高产优质的关键。金针菇的催蕾技术主要有直生法、再生法和搔菌法。
        (一)直生法 栽培袋生理成熟后,置温度14℃(白色种)或16℃(黄色种)左右的栽培室床架上,拔除棉塞及环套,给予弱散射光,增加空间湿度,诱导菇蕾形成,待有一定菇蕾数之后,撑开袋口薄膜,并在其上覆盖报纸保湿润,促进菇蕾发育成商品菇。这种传统栽培法的优点:管理简单,易掌握。缺点:由于菇蕾形成不同步,很难形成整齐菇蕾面,影响商品外观。另则,栽培室内存放菌袋量偏大,空气对流差,氧气不足时仅有少数健壮菇蕾能发育成商品菇。采收的菇丛有效菇较少,菇蕾大小不一,甚至开伞。白色品种还常出现基部绒毛较多,影响商品质量。虽能采收2—3潮,但整个栽培周期长,管理费用增加。
        (二)再生法 待栽培袋菌丝生理成熟后,不拔除棉塞,直接置弱散射光栽培架上,气温低于16℃(黄色种)或14℃(白色种),通风良好。现蕾后不急于开袋。让栽培袋料面和棉塞的小空间充满针状菇蕾,再拔除棉塞,将袋口薄膜翻折至料面平。置通风量大的地上,经4—6天自然吹风或机械通风,使针状菇蕾倒伏甚至萎蔫,再移入栽培室,覆地膜促使针状菇蕾基部分化出大量侧枝,重新形成许多菇蕾。此法的优点:产量高,品质优。一般17×38厘米栽培袋,袋装干料400克(湿料约1080克,含水量62%),栽培袋料高16厘米,可获鲜菇400~450克(黄色种),或230~280克(白色种),菌柄细密,菇盖圆整。它的缺点:菌龄长,要50—55天以上。菇丛头较大,绒毛多。该法仅适合季节性栽培,不适合冷库内四季栽培。菇体含水率偏高,不宜冷藏出口,易腐烂。
        (三)搔菌法 栽培袋菌丝生理成熟后,进行料面搔菌去掉表层老菌丝。由于受低温与机械双重刺激作用,整个栽培袋面诱发出致密的菇蕾,整个栽培期65—70天。该法优点:栽培周期短,有利于四季栽培或冷库栽培,菇蕾发育同步性、齐整度较好,产量也高,商品外观较理想。袋产量240~280克(白色种)或320~350克(黄色种),合格菇蕾85~90%。缺点:搔菌技术要求较高,手工操作较费时。搔菌操作如下:
        1. 选袋 搔菌前要对欲搔菌栽培袋认真选择。要求栽培袋菌丝浓密、雪白、硬实,无杂色斑,无病害。标准金针菇栽培袋长满菌丝一般26—28天,但此时仅是从袋表看到布满菌丝,尚未对培养基充分降解,营养累积量不足,必须再培养8~12天使之生理成熟,栽培袋上、下端均雪白、丰满,中部较为稀疏(这和接种量有关)。
        2. 搔菌 搔菌工艺引自日本,国内不少栽培者对此工艺评价不一。通过大量实践认为,该法虽然花工,现蕾时间比直生法迟10~12天,但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较好,尤其是白色品种头潮菇产量占总产量的70~80%。搔菌时间,有人认为菌丝蔓延2/3就应开始搔菌,让它边催蕾边蔓延,也有人认为菌丝满袋后就搔菌,推迟1天搔菌将减产10%。实践证明栽培袋生理成熟后搔菌较为妥当,累积足够量的菌丝才能丰产。尤其是进冷库催蕾的栽培袋,由于未达生理成熟,进冷库后依然释放呼吸热,势必增加通风与制冷费用。具体做法是用机械或手工将栽培袋料面接种块及老菌丝层扒弃,要求平整,大致搔弃10~15%的培养基。每搔一袋应将搔菌工具消毒轮换使用。搔菌后的栽培袋置塑料周转浅筐内,再搬入催蕾室内,其间隔不得超过1小时,尤其是秋季,以防料面基质失水。
        3. 催蕾 环境温度降至12~14℃,虽然菌丝恢复较慢些,但能降低污染率。空气湿度为90~95%,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应接近正常值(0.03%)。其中保湿尤为重要,保湿方法有多种,采用无纺布较理想,搔菌后将无纺布盖在栽培袋面上,每天向布面洒水2—3次,同时将地面喷湿,使布在4~5天内保持潮湿,但要防止用水过量而渗至料面。采用其它材料覆盖,要具有足够的换气性,能维持覆盖物与袋面有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在上述条件下,经48小时受机械损伤的菌丝即可恢复。196小时后袋面有白绒菌丝层。季节性栽培,栽培室结构较为密闭,应注意通风换气。冷库内栽培,在外界气温较高时,靠冷风机内循环就足够了,当外界气温低于14℃时,冷风机启闭次数较少,必须增加内循环风量或引入外界新鲜冷空气。(来源:中国百科网)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金针菇出菇期水分管理技巧

    金针菇栽培管理要求较高,特别是子实体发育对水分的要求...

    2025-02-14 14:18:19

    金针菇“上研1号”的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上研1号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于2012年以金针菇...

    2024-12-25 16:38:38

    金针菇的加工技术要点

    1. 采收及时采收,清除杂质,要求菌盖直径为1.5厘米,柄...

    2024-09-09 15:20:23

    立秋后,金针菇、双孢菇等食用菌如何进行出菇管理?

    1. 早秋平菇立秋后,早秋平菇的管理重点应强调一个水字:...

    2024-08-07 16:02:28

    金针菇的三大栽培模式介绍

    一、立体栽培属小批量传统栽培方式。将菌袋解去扎口并松...

    2024-03-18 13:48:39

    金针菇温棚生料栽培五大技术要点

    一、形态特征子实体丛生,菌盖直径2~15厘米,半球形,盖...

    2024-03-12 11:38:17

    "上研1号"金针菇栽培注意事项

    上研1号金针菇子实体白色,菌盖球形内扣,菌盖直径0.3-1....

    2024-03-08 11:59:14

    金针菇的三大栽培模式

    一、立体栽培属小批量传统栽培方式。将菌袋解去扎口并松...

    2023-07-07 15:21:36

    如何给金针菇补充营养液?

    金针菇前两潮菇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导致培养...

    2023-05-22 16:37:06

    金针菇长得不整齐怎么办?

    金针菇长得不整齐,主要是出菇期管理不当造成的。1. 蕾期...

    2023-02-23 13:37:42

    广温型品种“申香215”的品种特性

    申香215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于2010年以香菇品...

    2025-03-31 11:07:40

    双孢菇高效栽培建议

    1. 把握覆土时间第一次覆土后,及时补足土层水分,加大通...

    2025-03-29 09:27:51

    猕猴桃园种植羊肚菌的管理要点

    1. 养菌:在小拱棚四周揭开几处,保持小拱棚里面有良好的...

    2025-03-28 13:58:08

    羊肚菌出菇期,抓好这四个要点

    羊肚菌出菇期间,要确保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

    2025-03-27 14:10:29

    春季香菇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今年天气忽冷忽热,如何正确进行春季香菇出菇管理?1. 疏...

    2025-03-26 15:25:01

    林下灵芝覆土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建议

    一、栽培管理1. 林下灵芝栽培一般采用覆土栽培模式,根据...

    2025-03-25 16:03:50

    “香菇工厂化周年栽培机械化生产模式”关键环节技术要点

    1. 拌料1.1 农艺要求 木屑至少预湿1天,麦麸、碳酸钙(或...

    2025-03-24 15:09:39

    香菇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1. 发菌期温度管理冬春低温季节生产的香菇菌袋接种后,须...

    2025-03-21 14:56:47

    工厂化栽培专有品种——沪香F2

    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成功研发的沪香F2,商品...

    2025-03-21 14:49:12

    如何避免播种后平菇菌种块萌发慢、生长速度慢?

    播种后菌种块萌发慢、生长速度慢、菌丝明显较正常纤细而...

    2025-03-20 16:13:32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