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黑木耳又称木耳、光木耳、云耳。分类上属担子菌纲,银耳目,木耳科,木耳属。此属中约有十多种,如黑木耳、毛木耳、皱木耳、毡盖木耳、角质木耳、盾形木耳等。这几种木耳唯有黑木耳质地肥嫩、味道鲜美,千百年来有山珍之美称。
黑木耳的药物价值:适于滋润强壮,清肺益气;补血活血,产后虚弱及手足抽筋麻木等症,同时,由于黑木耳是胶质菌类,子实体内含有丰富的胶质,对于人类的消化系统具有良好的清滑作用。可以清除肠胃中积败食物和难消化的含纤维性食物,同时黑木耳中的有效物质被人体吸收后,能起清肺和润肺作用,因而它也是轻纺工人和矿山工人的保健食品之一。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经常食用黑木耳可以降低人体血液的平常凝块,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二、黑木耳露天高产栽培技术
黑木耳原来是用椴木栽培法,周期长,产量低,破坏林木资源,近年来,经过不断的技术改革和创新,成功开发出黑木耳露天袋料栽培新技术,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采用袋料栽培新工艺,不但解决了椴木、场地等资源条件的制约,而且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约了成本,从而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技术采用不脱袋,小孔出耳方法,生长出的黑木耳呈单个片状,是达到出口标准的单片木耳,一斤的价格比一般朵状黑木耳高出10多元,经济效益很高。而且不用房屋或搭建菇棚,只需一块空地露天就可栽培出菇,大幅节约生产成本,利用此技术的绝大部分栽培户都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亩地可以栽培8000袋左右,每袋净收入2—3元,最高的达5元左右,整个生产周期为8个月左右,一般一亩地的纯收入可达1.6-2.4万元。出菇管理期1人就可以管理10亩地的黑木耳菌袋,采收的时候临时多找人突击采收即可。栽培技术与管理要点如下:
1.栽培季节
黑木耳属中低温型菌类,菌丝培养适宜温度约在20—25℃,高温时尽量控制在28℃以下,最高不超过30℃。以湖北气候为例,黑木耳菌袋生产季节一般安排在秋季,阳历8—9月开始生产,到11月中下旬开始出菇,其他地区根据海拔高低和气候情况,生产栽培时间相应提早或推迟。
2.培养原料与配方
袋料栽培常用的主要原料为杂木屑(含油脂和芳香类木屑不可采用)、棉籽壳等,常用的辅料有麦麸、米糠、糖和石膏等,各种原料与辅料必须无霉变。
3.菌棒制作
袋栽黑木耳拌料时的含水量以55%为宜。装袋、灭菌、接种应严格按无菌条件操作,每袋接3—4穴,适当加大接种量,用整块菌种接入,接种穴内菌种做到下松上紧,表面平整,四周密结,以便黑木耳菌丝迅速恢复生长。接种后套袋扎口,转入培养室培养。
4.发菌管理
菌棒培养应选择清洁卫生、干燥、通风条件好的场地。场地应事先打扫干净,进行杀虫和空间消毒,适时通风换气,待药剂的气味散发后,搬进接种后的菌棒。菌棒移入培养室内发菌一般堆高7—8层,应按“井”字形或三角形排放在室内。黑木耳菌丝营养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应避免强光直射。菌丝培养期,大约40-60天,管理工作比较轻松,每天检查培养室内温度,防止烧菌,按时通风换气,应根据温度变化开关门窗调节室温。
在菌丝长满菌袋后要进行刺孔养菌。每袋菌棒刺孔9—10行,共约100—110个孔,并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以利于菌丝恢复生长,促进生理成熟,形成耳芽。在刺孔局部有耳芽形成,但尚未长出袋口时,即可选择阴凉天气进行脱袋排场。脱袋时,场地应保持潮湿。
5.耳场建造
选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邻近水源、无污染源、能防涝的田块或草坪作耳场。整成龟背状畦床,用小木桩和铁丝拉成出菇架,同时耳床四周挖好排水沟,走道宽一般为50厘米。畦床以干草盖之,以利保湿(或用地膜打洞覆盖)和防止泥沙侵蚀菌棒和黑木耳。以后黑木耳菌棒斜靠在铁丝上出耳。再在黑木耳畦床上拉微喷带,接上水泵,每天喷水打开水泵就可以自动大面积喷水,出菇管理比较省工省事。
6.出耳管理
出耳的温度、空气、湿度是影响袋料黑木耳产量、质量的主要因素。出耳适宜温度为10—21℃,在温度高于28℃时容易流耳、烂耳。温度较高时可通过喷水保持耳片湿润,以抵御高温。在耳棒生长旺盛期间,要注意湿度管理,促进耳片顺利成长。
7.采收加工
当耳片八九分成熟时即可采摘,采收前1天要停止喷水。超过成熟期采摘,易造成烂耳,而且商品价值降低,并对后几潮木耳的产量和质量有直接影响。采下的耳片要求清洁没有杂物,然后晒干,以提高商品价值。若遇阴雨天,可烘干采摘的木耳,烘干时必须采取文火、强风、先强后弱,在未达干燥时不要随便翻动。
采完第一批木耳后,应清除残留耳根,停止喷水,进行“休息养菌”,积累营养,以利基内菌丝恢复生长。养菌时间一般7—10天,为下批木耳生长提供养分。第二三批用相同的办法进行管理。采两批木耳,菌棒换头一次,使两头出耳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