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讲解香菇虫害的防治,以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如下:
①要注意菌龄和接种量,保证菌种具有旺盛生活力。用来生产转接的菌种,一级种保藏期以1个月内使用为佳,二级种和三级种保藏期以20天内使用为最好。菌龄越长,生活力越差,污染的概率也越大。栽培袋接种时,要适当增加接种量。
②培养料碳氮比要合理。培养料糖分和淀粉过量是链孢霉菌发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培养料碳氮比要配置合理,比如菌丝体培养期间,香菇碳氮比为(25~30):1。培养料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料水比为1:1.2左右,水分含量不要过大。
③选用优质菌袋用于生产。菌袋厚度要求为0.5~0.6毫米,没有微孔。或者采用双袋制作法,接种后,在栽培袋外面再套一个袋,封好口,这是防止链孢霉菌污染的重要环节,可大大降低栽培袋污染率。
④培养料灭菌要彻底。培养料灭菌彻底是消灭链孢霉菌初侵染源的根本措施。熟料栽培的菇种,培养料用常压灭菌。灭菌(100℃)需要保持20小时以上,或更长时间。用高压灭菌,压力达到0.14兆帕(126℃)保持3小时,通过热力灭菌,确保培养料内不带有链孢霉菌和其他杂菌。
⑤加强发菌期的管理。培养室、培养车间和菇房使用前用消毒剂熏蒸4~8小时,有链孢霉菌严重发生史的,熏蒸用药量为0.75克/米3,即1片药熏蒸2立方米,能够达到彻底杀灭链孢霉菌的目的。熏蒸放药位置高度为50~80厘米,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50%以上,保持黑暗密闭的条件。采取多点熏蒸法,熏蒸布点越多、越均匀,防治效果越好。一般5平方米或10~15立方米设置一个熏蒸点,为广大菇场和菇农带来了福音。发菌培养期间,培养室、培养车间和菇房温度不应过高,应控制在20~23℃;空气相对湿度不应过大,应保持在40%~70%;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黑暗培养。菌丝培养期间要经常检查菌袋,最少3~4次,及时淘汰链孢霉菌和其他杂菌污染的菌袋,把侵染源消灭在点的发展阶段,防止重复侵染。清理出来的污染袋用塑料袋装好,运到别处烧掉。
⑥加强出菇期的管理。在出菇期间,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温度不宜过高,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过大,给予散射光和通风换气条件,创造有利于
食用菌子实体生长的条件、而不利于竞争性杂菌发生的环境。每次采收后,及时清理菇根和碎菇,清除杂菌污染源,降低污染率,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出菇期结束后,将菇房打扫干净,以备再用。
⑦及时处理栽培下脚料。栽培后的下脚料是多种竞争性杂菌的栖息地,是链孢霉菌重要的侵染源。废料不能长期堆积在菇场内,必须及时处理掉。也可以循环利用,比如种菇再次利用,选择较好质量的栽培下脚料,用菇净2000倍液喷施,防治害虫;用必洁仕牌复方消毒剂2000倍液喷施,防治链孢霉菌和其他杂菌。然后作为栽培料原料配方之一,种植平菇、草菇、鸡腿菇、金针菇等。也可加工有机肥,经过灭菌灭虫处理后,作为肥料,施入田间;或作为菌糠饲料,加以利用;或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
⑧脉孢菌喜高温潮湿,所以首先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在培养料中加入占干料重量0.2%的25%多菌灵或0.1%的75%甲基硫菌灵,可抑制培养料中残存的或发菌期侵入的病原分生孢子;菌袋发菌初期受害,应用500倍甲醛稀释液或用煤油、柴油滴在未完全形成的病原菌落上;发菌后期受害,可将菌袋埋入30~40厘米透气性差的土中,经10~20天缺氧处理后可有效减轻病害,菌袋仍可出菇。
香菇毛霉菌感染:毛霉又叫黑霉、长毛霉。属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毛霉目、毛霉科,真菌中的一个大属。以孢囊孢子和接合孢子繁殖。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在基物内外能广泛蔓延,无假根或匍匐菌丝。不产生定型菌落。毛霉菌菌丝体每天可延伸3厘米左右,生产速度明显高于香菇菌丝。毛霉菌在土壤、粪便、禾草及空气等环境中存在。
在高温、高湿以及通风不良的条件下生长良好。为害食用菌的毛霉菌种类很多,最常见的为总状毛霉菌、大毛霉菌、刺状毛霉菌和微小毛霉菌。病害症状:香菇一旦受毛霉菌感染,在培养基表面形成灰白色菌丝,因其菌丝生长速度极快,几天就占领了食用菌生长所需要的整个空间,到后期在菌丝表面形成许多圆形黑色小颗粒体。栽培袋被污染后,培养料上长出粗糙、疏松、发达的营养菌丝,初期为白色,后变为灰色、棕色或黑色。条件适宜时,不到1周即在培养料内外布满了毛霉菌菌丝,使料袋变黑,导致料面不能出菇。形态特征:毛霉菌的菌丝体在基物内或基物上能迅速蔓延,无假根和匍匐菌丝。菌落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呈松絮状,初期为白色,后期变黄色有光泽(大毛霉菌)或浅黄色至褐灰色(总状毛霉菌)等。(来源:一段回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