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品菇尽快采收。出菇期食用菌对温度变化最敏感,要及时、尽量在大幅降温前采收;降温到来时充分做好菇棚保温,尽量保证当潮菇的收获。同时及时清除死菇,预防病害传播。
2. 减少培养料含水量。停止喷水,尽量保持食用菌培养料菇床料面的干爽,使菌丝进入缓慢生长或休眠状态,防止菌丝受冻死亡。有条件的可在菇床上加盖稻草等秸秆或薄膜,最好做成拱型,减少冷空气直吹菇床;同时减少进出菇棚的次数,保持棚内温度。
3. 加强菇棚保温。如在大棚外加盖簿膜,在大棚内加小拱棚,用两层簿膜保温防漏,减轻低温气候为害;也可在菇棚四周覆盖草帘,在棚的朝北面用作物秸杆做起一道挡风墙,可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棚内底部用塑料薄膜作围裙,以减少底部冷空气侵袭,维持菌丝体活性,使温度平缓降低,防止温度剧烈变化。
4. 加固菇棚。要及时修补受损菇棚,堵塞菇棚四周缝隙,尽量减少缝隙散热;在菇棚四周开挖排水沟,保证排水顺畅,避免雨水对食用菌培养料的侵袭。
5. 保证菇棚供氧。食用菌缺氧会抑制菌丝生长,管理上应选择在中午气温较高时间打开门、窗,给菇棚通风换气增氧,防止培养料变质发酸。
6. 待气温回升后,及时向料面喷水,也可适量施用氨基酸、腐殖酸类叶面肥或葡萄糖,加速菌丝体的恢复,以后可按常规栽培技术进行管理,促使转潮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