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菌棒泡水分类处理
1. 轻度浸泡(积水时间<12小时,菌丝未变色):发菌期菌棒脱袋晾干;出菇期菌棒沥干表面水分后,移至通风阴凉处。
2. 重度浸泡(积水时间>24小时,菌丝发黑、发臭):直接淘汰,防止杂菌扩散。
二、发菌期(菌丝培养阶段)
1. 被泡菌袋及时脱袋:若棚内进水,菌袋浸水,应尽快去袋晾干备用或立即重新制作菌袋,并用生石灰水消毒场地。
2. 通风降湿控杂菌:打开所有通风口,配合风机加速空气流通,降低菌棚湿度至70%以下,避免高湿环境滋生绿霉、毛霉,污染菌袋及时隔离处理。
3. 监测温度防烧菌:洪涝后若遇高温,通过遮阳网、喷雾降温,保持发菌温度22-26℃,防止菌丝因湿热环境缺氧死亡。
三、出菇期管理
1. 抢收、防烂、控病。通过快速排涝、加强通风、精准采收,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及时清理消毒:若棚内积水、菌棒浸水,应迅速排水,用清水冲洗菌棒表面的污泥、杂草、落叶等,防止杂物附着导致透气性下降或杂菌滋生,菌棒重新码放整齐、摘除全部子实体,用生石灰水喷洒地面消毒。
3. 降湿通风防病害:打开所有通风口,配合排风扇加速空气流通,将棚内湿度控制在85%以下,减少喷水或暂停喷雾,防止菇体因高湿发软腐烂;发现病菇(如斑点、软烂)立即摘除,避免病菌扩散。
4. 温度与光照调节:注意暴雨过后可能会出现阳光强烈的晴天,用遮阳网遮挡强光,若遇闷热天气,早晚用喷雾降温,避免高温环境下喷水带来的“蒸菇”伤害和风险,结合通风将棚温控制在25℃以下,防止高温导致香菇菌盖薄小、过快开伞等问题。
5. 检查病虫害:重点观察菌棒是否有绿霉、毛霉等杂菌感染,或菇蝇、蛞蝓等害虫,及时清理病菇并喷洒生物药剂防治。
四、采收要点
1. 优先抢收成熟菇体:若遇连续阴雨,可提前至菌盖边缘稍内卷时采摘,防止菇体吸水过多腐烂。采收的香菇需及时沥干表面水分(避免积水霉变),分级包装后尽快销售或冷藏,减少损耗。
2. 采收方法:一手按住菌袋,另一手捏住菇柄基部轻轻旋转摘下,避免拉扯损伤菌袋或残留菇脚(残留的菇脚易引发杂菌感染);若菇丛密集,用消毒剪刀从基部整体剪下,保持切口平整。
3. 剔除受损菇体:挑出积水浸泡、腐烂、带泥的香菇,仅保留菌盖完整、无病虫害的健康菇,减少运输途中霉变风险。
4. 快速沥干水分:用竹筛或透气筐盛放香菇,置于通风处沥干表面水珠,避免湿度过高导致菌褶黏连、变质。
5. 注意安全采收:洪涝后场地可能湿滑,采收时注意防滑,避免在积水或漏电区域作业,确保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