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在生长菌丝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适宜的环境,说环境,就离不开各种气象因素,影响平菇技术生长气象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等,但这些气象要素相对于做食用菌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也是每一个菇农都明白的东西。都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发菌很好产量很高,有的人为什么看似菌发的很好,确是仅仅出了个头茬菇,甚至头茬也出不来,在高温季节有的是菌袋,甚至没有出菇袋子已经变软,而后出现绿头,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这就需要深入剖析内部因素,知道了为什么,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气象因素:
一、发菌与大气压强
几年前我提出压强对发菌影响时,几乎所有人认为压强与发菌有什么关系?不以为然,形不成概念,往往是在平菇发菌期间,已经埋下无穷的隐患,菌袋的菌丝生长不好,产量比较低,菇质差,没有卖相,效益更是低下。
一个标准大气压是1013.2百帕或者说是760毫米汞柱。
1. 气压与空气密度的关系是:气压与空气密度成正相关,空气密度大压强大,压强减小,空气密度减小,空气随着压强增大密度增大的同时,单位体积内的氧气也随之增加,这是平菇菌丝得到了充足的氧气,发菌迅速,长势良好,为高产打下基础,河北的朋友提出来为什么发酵料被雨水淋的偏湿,雨过天晴后,装袋后发现平菇发菌良好产量很高,就是因为雨后天晴时能维持一段时间的高气压,氧气充足的具体体现。如果是雨前气压低,大气氧分压低,氧气供应减少,料含水量多时,发菌就不容乐观。同样的含水量,不一样的发菌效果。
2. 压强与水中氧容量的关系:压强与水中氧容量是呈正相关。20度时,一个标准大气压纯水中含氧气是9PPM,池塘水是4-5PPM,池塘一般杂质比较多影响氧的溶解度,因此拌料要考虑水质。随着气压升 降,水的溶氧量随之升 降。氧气溶于水后,迫使缔合的大水分子团分散成独立的单个分子,增加了水分子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水分子和氧分子活性,增大了与菌丝接住的面积,加快了气 液 营养的传递速度,菌丝获得了能量,生长快,抗病强,为高产打下基础。
二 气压 温差与通风的关系
平菇大棚的通风好与坏,与压强差 温差的大小成正相关
1. 冬季大棚内温度升高时气压下降,棚外界温度很低气压很高,这时通风,外界的高密度空气向棚迅速扩散,通风良好,是冷空气进入热空气出来,路径是冷空气在下面热空气在上面,如果是棚内温度低,外界温度高通风路径 正好相反,空气的交换量与压强温差成正相关。
2. 棚内外压强和温度平衡时,空气交换量受自然风影响很大,这时氧气往往得不到正常供应,此时可考虑机械强制通风,尤其是在高温 低气压 高湿的夏季,必须强制改变棚内的各项参数,以防闷袋,菌丝弱化。
三: 温度与水溶氧气的关系
1. 温度与水溶氧量是成反比关系:温度越高水的溶氧量越低。在高温季节,外界气温很高,加上菌丝生长产生大量的热,迫使培养料中的水分含氧量下降,菌丝生长受阻,瘦弱无力,培养料呈酸化的趋势,缺氧 酸化后,厌氧细菌和兼嫌性细菌大量繁殖,抑制平菇菌丝生长,各种分解酶活性降低,影响菌丝合成营养物质,此时,往往是黄菇病形成的基础原因,等出一两茬菇后就不出菇了,或者出菇但菇质差,或者是黄菇病大量发生。凡是黄菇病用药物不能控制,或者是离了药物菇就不能正常生长的,一般都是发菌期间与气压比较低,温度高,闷,无风的天气有关。
2. 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在大棚内 温度与湿度成反比关系,湿度的平衡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每一个温度都能建立一个平衡点,大棚白天升温,在没有外界水汽的补充时,平衡被打破,空气吸收大量的水汽要建立新的平衡,空气相对湿度下降,整个棚内变的干燥,而到了夜间温度下降,相对湿度随之提高,过了露点大量水汽析出,早上起来看菇时,菇变的油光发亮,明白了其中的变化关系,管理就方便多了。
总之做平菇菌袋时,要掌握好气压的变化,和相连的参数,在平菇发菌时就能根据这些变化确定具体的管理措施,为稳产高产打下基础。(张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