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福蘑52’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应用分子标记辅助同核不育菌株间杂交技术,以国内高产优质主栽品种W192的不育单孢菌株192-S74与美国高产工厂化品种A15的不育单孢菌株A15-S46进行杂交选育而成,具有出菇早、产量高、抗褐变等优点。在培养料隧道二次发酵工艺工厂化栽培条件下,单产比W192提高约5%。该品种于2019年12月通过福建省种子总站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闽鉴菌2019007),于2021年12月获得了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183723.6)。
福蘑52’菌落形态为贴生型,贴生丝状菌丝较多,较粗壮,部分菌丝呈放射状菌索生长。菌丝在10~32 ℃下均能生长,最适24~28 ℃,结菇温度10~22℃,最适16~18 ℃。播种后萌发较快,生长强壮有力,抗逆性较强。菌丝扭结能力较强,子实体生长快,开始采收时间比亲本W192早2~3 d,从播种到采收37 ~ 42 d。1~4潮产量较多、较平均,转潮比较明显,而转潮间隔时间缩短。子实体基本单生,品质优良,朵型圆整,组织较结实。菌盖扁半球形,洁白、光滑、无鳞片,划伤不易褐变,抗褐变能力显著强于W192,适合鲜销。子实体干品中粗纤维含量9.4%,蛋白质38.7%,脂肪3.4%,总氨基酸29.16%,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W192。
‘福蘑52’工厂化栽培床面
‘福蘑52’子实体典型形态
‘福蘑52’适合周年工厂化栽培。使用隧道二次发酵的粪草料进行栽培时,要求每平方米投干料量40~60Kg,含氮量1.8%~2.5%。二次发酵料含水量65%~68%为宜,pH 7~7.5。水分管理应按照贴生型高产菌株进行管理,可参照国内主栽品种W192的管理模式。覆土层厚度4.0~4.5 cm,在菌丝爬土至离土层表面0.5~1.0 cm时喷结菇水,加大通风,控制在此区域纽结成菇。一般在喷结菇水后5d,菇蕾长至黄豆大以上时喷出菇水,总用水量3 kg·㎡,以不漏出覆土到培养料上为准。菌丝在培养料与覆土走菌阶段料温控制在24~28 ℃,出菇时温度控制在16~18 ℃。降温扭结时应缓慢降温,每天下降0.5 ℃左右,如降温速度太快易造成扭结太密。菇房相对湿度保持在90%,喷出菇水后及时通风。一般菌盖直径3.0~4.5 cm时采收,不宜留大菇。该菌株适合采用麦粒制备栽培种,麦粒含水量为42%~48%,菌种培养的适合温度为22~24 ℃,菌种长满后5~20 d内使用,如果需要保藏较长时间,必须在2~4 ℃下冷藏,且不宜超过3个月。(作者: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双孢蘑菇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陈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