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温湿度管理
(1)菌丝生长阶段
适宜地温为16~20 ℃,白天棚内气温控制在15~18 ℃,晚上地温不低于6 ℃;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5%,畦面保持湿润;晴天白天10:00—14:00,打开通风口,通过调节通风口大小,控制室内温度。阴天采用间隔通风方式,上午通风1~2次,每次30 min,保持棚内空气新鲜;使用遮阴率在70%~80%的遮阳网。
(2)出菇期
催菇:撤除营养袋后,用微喷灌系统喷淋至土壤完全湿透而不积水,之后保持土壤表面湿润,畦面缺水时喷雾状水;控制地温在8~12 ℃,昼夜温差保持8~10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7 d后即可开始形成子实体。
(3)子实体生长阶段
催菇后,畦面出现0.5~1.0 mm大小不等的球状原基即开始出菇,出菇阶段将遮阳网由棚膜外表面覆盖移至棚膜下覆盖。喷水宜少而勤,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0%,适宜气温16~20 ℃,地温12~16 ℃,注意不得低于6 ℃和不得高于20 ℃;通风时注意避免冷风直吹子实体。
2. 合理通风 保证空气新鲜
羊肚菌属好气型菌,其子实体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氧气,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合理地进行通风换气。发菌阶段每天通风时间在4 h以上,以顶部放风为宜,出菇阶段适当延长通风时间,但需要小风口,避免冷风直吹子实体。
3. 采收
羊肚菌从针状原基形成到采收需15~20 d,待子实体长至10 cm以上,菌盖直径2 cm以上、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脊与凹坑轮廓分明时要及时采收。采收前2~3 d将空气相对湿度降至70%~85%;通风保持棚内空气新鲜。
采摘时一手执刀,一手轻轻捏住菌盖,用刀在菌柄与地表交界处切下子实体,避免菌柄携带泥土。采收时应采大留小,避免伤害周围的幼小子实体。采收后清理泥土,及时销售、晒干或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