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辽宁省东部地区生产香菇多以木屑菌砖栽培为主,其成本低、周期短,生产工艺流程简单,容易普及推广。
一、产前准备
1.搭设菇房
香菇的茵砖栽培绝大多数是在菇房内进行的,菇房最好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的空房或人工搭设的简易菇房,房内设置床架,进行多层次栽培。床架可设置5~6层,架层间距离35~40厘米,最上层应距房顶50~60厘米,最下层距地面20厘米。两床架间留50~60厘米做为作业道。一般每100平方米的菇房,可以摆放约1500块菌砖。避免摆放密度过大,要注意通风、散热。
2.建造灭菌锅
香菇栽培的木屑培养料灭菌使用的是灭菌蒸锅。可用砖砌成,一般用110厘米口径的铁锅。锅简高100厘米,直径120厘米。砖砌的锅筒,内外要用水泥扶光滑。也有的锅简用1.2~1.4毫米的铁板卷焊而成的,用两个汽油铁桶也可以焊成锅筒。冬季蒸料常在铁板锅筒周围包棉帘子等防寒物保温。
3.准备坯模、托帘、塑料薄膜
坯模可用木板条制作,规格33×33×10厘米,准备2~3个。木板要求内外光滑,防止操作时刺破塑料膜。木板厚度2厘米左右。托帘是承托菌砖的秸秆帘,规格40×40厘米。把6~7根长40厘米的玉米秸用2根紫穗槐棍串成即可。塑料膜可选用低压聚乙烯膜,裁成长100厘米、宽85厘米的小块,膜厚0.004~0.005毫米。
4.修建浸水池
茵砖浸水用的水池,用砖和水泥砌筑而成。水池长2.2米、宽1.1米、高0.7米。一次可浸泡200块。菌砖直立摆放,重叠2层。
5.备足培养料
栽培香菇所用的培养料很多,其中最常用的培养料是阔叶树的木屑。最好选用圆盘锯木屑,因圆盘锯木屑原粒较粗,制成菌砖后透气性好。带锯木屑因颗粒较细,使用时可加一些粉碎后的玉米芯,增加菌砖的透气性。香菇菌砖栽培的培养料除了木屑作为主料之外,还应适量的舔加辅料,如麦麸、石膏等。生产1000块菌砖香菇大致要准备1500~2000公斤的木屑、350~4O0公斤的麦麸和15~20公斤的石膏等。所用的培养料主料与输料都应在生产前备足。
6.准备萌种
菌种可自己生产,也可购进。无论自产或购进,都应注意菌种的质量,要选择品质好和产量高的茵种。生产每块茵砖应准备1.5瓶栽培种(500毫升罐头瓶)。
二、栽培技术
1.确定播种日期
当菇房温度达到0~12℃都是香菇的播种安全期。辽宁省东部山区可在3月上中旬开始播种,到清明节前播种结束。生产实践证明,香菇播种后,30天内平均温度10℃左右最适宜.茵丝发育正常,杂菌污染率抵。
2.培养料的配方
①干木屑79%,麦麸或米糠20%,石膏粉1%(按重量计),多菌灵0.1%~0.2%。
②干木屑59%,玉米芯20%,麦麸20%,石膏粉1%,多菌灵0.1%~0.2%。
3.拌料
配制培养料先要将各种原料按比例称好,然后把木屑堆放在干净的平地上。把麦麸、米糠和石膏粉等均匀混合后,撤在木屑堆上,用铁锹反复拌匀后摊开,将多菌灵搅拌在清水中使成均匀的悬浮液,然后边加液边拌料,使培养料中含水量均匀,达50%~53%左右,用手紧握培养料成团拇指一碰即散,手掌上留有水印为宜。
4.蒸料
费用使用时,锅上放人铁帘或结实的木帘、竹帘。往锅内往水,水面距帘30厘米,帘上铺放编织袋或麻袋。用旺火把水煮沸,然后往锅里撒培养料。首先往帘上均匀地撒5厘米厚的干料,以后哪里冒蒸汽就往哪里撒料,不要一次撤的过厚,以盖住蒸汽为准。培养料一直撒到离锅筒上口10厘米处为止。用较厚的塑料薄膜和麻袋片把锅简口包盖住,外边用绳捆绑结实。从塑料布鼓气后成为馒头状时开始计时,锅内温度约为98~105℃。维持2小时即可。
5.出料冷却
培养料经过常压灭菌后,需要趁热出料,出料前锅台周围场所和冷却包料的地方要清扫干净,包料用的塑料膜及方锹等工具,要用5%石灰水或2%来苏儿液或0.1%高锰酸钾液消毒2~3小时。培养料蒸出锅后;立即用塑料膜包好,每包湿重4.3公斤。包好后放在玉米秸帘上。操作要迅速,尽量缩短培养料与空气接触的时间,以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包好的培养料放在室内或室外冷却到25℃以下,方可搬人接种室准备接种。
6.接种做块
接种时,先将培养料包放在木框中打开,将菌种的2/3均匀地拌人培养料中,四边和角要压实整平;再将余下的1/3菌种均匀撒在培养料表面,用木板压实,包成正方形块,厚度约6~8厘米。接种后将栽培块连同玉米秸托帘一起搬运到菇房床架上培养发菌。
三、发菌及转色管理
发菌期间的管理是香菇栽培成败的关键,主要抓住保温和通风换气两个中心环节。此时室内保持暗光,用草帘等挡好窗户,严禁直射光照射,并关好门面,温度保持5℃以上,相对湿度在70%以下。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中午可打开门窗通风1~2小时,既报高室温,又可交换新鲜空气,虽然此时空洞低,菌丝生长缓慢,但不易污染杂菌。经过15~25天的培养,茵丝随着气温的上升,开始旺盛生长,表面菌丝开始封面,并纵深发展到培养料内。此时除白天开窗通风外,还需要提膜换气,以加强栽培块内外的气体交换,促进菌丝旺盛生长。提膜换气时不要损坏栽培块,以免达成培养料中的菌丝断裂。当菌丝穿到栽培块底部,而尚未全块封面时,可打开塑料膜两头或从上面揭开通风2~3次,每次1~4小时,以促进表面茵丝发育及早使栽培块全部封面。同时适当散发栽培块内部的水分,促进茵丝在培养料内生长,使栽培块结实,不易破损。当栽培块表面全部浓白后即可进入转色管理。
栽培块转色管理的好坏是决定香菇产量高低的关键,要使栽培块转色好,首先必须具备栽培块菌丝健壮,浓密又不徒长,再配合好温度、湿度、光线和空气的管理。当栽培块表面茵丝浓白刚形咸一层茵膜时,控制室温在15~25℃之间,并增加散射光强度,将塑料膜时开时包,以拉大栽培块表面的干湿差,造成干干湿湿的条件,让基本成熟的菌丝多与光和干燥的空气接触,使这层浓白级状的菌丝倒伏,分泌色素形成一层薄的红棕色、具有光泽的菌膜。
在管理中使栽培块表面干干湿湿的具体方法:
1.将包栽培块的塑料膜取下,垫在架子上,栽培块放在上面,然后盖上一层塑料膜,每天揭开1次,每次3~4小时,这样连续进行5~7天即可完成转色管理,盖膜时四周要严(特别是在空气干燥、风大情况下),以免栽培块四周失水过分干燥。
2.不取下包栽培块的塑料膜,每天上午打开3~4小时,也能起到同样效果。
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转色过程中必须将菌块大量积水排除,以免菌丝徒长,使之不倒伏、不转色,或淹没菌块底部菌丝。同时也要防止菌块上部过干,菌丝不转色。
在转色过程中,菌块吐水,表面出现大量红棕色积水,要及时倒掉或用棉球或纱布吸干。
四、出菇阶段的管理
当菌丝生理成熟,茵块表面菌丝转色后,去掉塑料薄膜。打开门窗通风,使茵块内水分蒸发,这样菌块内的菌丝大量生长,在菌块内积累养分,同时使菌块结实,这样浸水时不易散碎,一般当菌块含水量降到40%以下时,就可以浸块。浸水地的大小可根据栽培块的数量及烘干条件而定,农村个体户生产,数量不大时可用缸浸块,浸水时茵块立放,整齐排列,一般不用过三层,摆好后,上面放木条或木板,均匀厌好石头后再加水。以井水为好,温度低温差大,但水温不能低于50℃。加水量以水面淹过菌块为宜。浸4~24小时,浸水时间的长短可根据菌块含水量、菌膜厚薄、吸水能力和菌块出菇的次数而定。浸后捞出来继续上架平放,在架上先垫好一层膜,菌块上再盖一层塑料膜,在风大或很干燥的天气时,四周要盖严,不要有漏缝,以免菌块干燥,空气湿度大或阴雨天时,只要将膜盖上即可。在保温保湿条件下,一般2~6天菇蕾大量出现,当菇盖长到2~3厘米以后,揭掉上盖的塑料膜,让菇长大。揭膜时间根据菇蕾生长情况而定,揭过早菇蕾小,空气干燥时,容易死亡;揭过晚,光线弱,空气不流通,菇盖小,菇柄长,质量差。这种管理方法,除空气特别干燥时,菇房内需要增加湿度外,一般不用喷水。生产实践证明,浸水催菇,出菇整齐,菇潮明显,管理方便。第一潮菇采收后,让菌块继续干燥恢复菌丝生长,积累养分,在7~9天内让茵块含水量降到40%以下,见菌块上采菇带走培养料的坑周围菌丝发育变成浓白时再过5~7天。浓白的菌丝开始变成谈红棕色,又可以开始浸水催菇。如果坑周围菌丝不恢复生长,说明采菇时菌块合木量低,应适量喷水,恢复菌丝生长后再浸水催菇。一般菌块可进行3~4次浸水催菇,每次的间隔时间应增长,而每次浸水的时间应缩短,因每出一潮菇,菌块内营养被大量消耗,菌块变软变薄,其吸水能力增强,因此,要避免浸水时间过长造成菌块松散。(作者:冯景刚 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