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袋栽技术措施
发布时间:2017-09-1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采用塑料袋栽培金针菇,可以简化栽培工艺,利用袋子的上部分作为套袋,省去瓶栽时套袋操作。袋栽出菇面大、菇多、产量高、周期短、成本低、管理也较方便。现将金针菇袋栽技术措施概述如下:
1、配方选择 配方有很多种,以主要原料为主,分别介绍1-2个配方。各地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进行选用。 棉籽壳培养料:配方一:棉籽壳78%,米糠或麸皮20%,糖1%,石膏粉1%。配访二:棉籽壳95%,玉米粉3%,糠1%,石膏粉1%。配方三:棉籽壳97%,尿素0.5%,过磷酸钙0.1%,糖1%,石膏粉1.4%。 用松木屑作培养料:必须进行预处理,一般采用浸泡法。将松木屑放入5%石灰水中浸泡18-20小时,待脱脂软化后,用清水洗至中性沥干备用。配方一:木屑73%,米糠25%,糖1%,石膏粉1%。配方二:松木屑88%,麸皮10%,糖1%,石膏粉1%。 秸秆培养料:目前主要使用稻草和麦秸。在配料时都必须粉碎或切成2 -3厘米 长,置于清水或1%石灰水浸泡6小时,然后用清水淋洗,沥干备用。配方一:稻草73%,麸皮25%,糖1%,石膏粉1%。配方二:麦秸73%,麸皮25%,糖1%,石膏粉1%。 混合培养料:采用两种以上的原料混合配制而成。配方一:棉籽壳39%,木屑39%,米糠或麸皮20%,糖1%,石膏粉或过磷酸钙1%。配方二:谷壳30%,木屑43%,米糠25%,糖1%,石膏粉1%。配方三:棉籽壳38%,木屑20%,稻草粉20%,麸皮20%,糖1%,石膏粉1%。
2、装料:先将少量的培养料装入袋中,用食指把袋的两个角压入袋内,并压紧培养料使之能直立站稳,然后再继续装料入袋,并用手掌压料至实。一般每袋装400 -500克 培养料,袋上部留有18厘米左右空间。多数采用折叠袋口,用橡皮圈进行封口。
3、灭菌:采用高压来菌时,在0.12光帕下应维持3-4小时,待压力自动下降,温度降至 40℃ 时取出冷却。采用常压灭菌时,要求恒温 100℃ 维持10小时,并再闷一夜。灭菌时塑料袋均应直立排放。高压灭菌时,排气不应太急,最好自然降压。
4、接种:将冷却至 25℃ 的经过灭菌处理的料袋放入接种箱内,消毒同前所述。接种时,原种和袋口不能远离酒精灯,但不能过近以免烧熔袋子。接种量以布满袋子料面为好,这样发菌点多,料面菌龄一致。在无菌室大批量接种时,应加强大环境的消毒工作,可采用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处理。接种时最好两人配合,一人负责开袋扎袋,另一人负责摄菌接种,两人之间点燃酒精灯,形成高温无菌火焰区,这样做,速度快,效果好。
5、菌袋排场:发好菌的菌袋应及时排场。水泥地出菇室排场方法,一般以10袋宽为宜,长度视场地而定,中间留 0.8米 的人行道。有床架的出菇室,床架可用竹片网架,上铺一层芦席,也可铺一层草帘,其上垫一层地膜,这样上层喷水就不会滴到下层的菌袋上。培养室保温要求袋口应对地膜覆盖,以防水分过分损失。
6、出菇管理:袋栽种排场之后,将扎口拆除并撑起袋口,将上端空袋恢复成圆筒形。撑袋操作时要小心防止撕破袋子,若弄破了可用胶布贴牢。排场后即进行催蕾阶段的管理。撑袋后可以不搔菌,只要接种质量好,便可全面现蕾。 湿度是现蕾的必要条件,应该用喷雾器对着袋口补湿,但应避免补湿过多而积水。地面、床架面都应喷湿,使室内相对湿度达85%左右,袋口上盖薄膜,地膜四周下垂与边层菌袋外壁贴紧。 通风应结合补湿进行,避免开门窗大通风,每天掀膜振动数次即可。现蕾迟早与温度、湿度有关,快者6天以内,慢者10天左右。
7、批间菇管理:第一批菇采收后,将塑料袋上端外翻向下,使袋口高出料面5厘左右,并将残根死菇碎片清理干净,或进行搔菌处理。一般除去表面料层0.3-0.5厘米,使下层菌丝露出,接受新鲜空气。 料面处理后,用铁针扎孔(不要刺破袋底),一般每袋插5孔以上。上述操作要仔细,千万不能压挤袋料,否则菌丝体受损伤,而推迟现蕾时间。 插孔后,用0.5%尿素液灌入袋内,一般 100克 左右。灌水满出料面 2厘米 左右,数分钟后即可渗入料内,如果一次水量不够,则第二次补足。若数小时之后,料面仍有积水,应该倒掉。灌水后即可盖膜催蕾。每天掀膜数次,促进现蕾。现蕾后,幼菇长至2 -3厘米 时,撑起袋口进入长菇期。插孔灌水是袋栽金针菇夺取后潮菇产量的重要措施。(来源:文章来源:福建省上杭县白砂镇农技站 作者:傅跃荣)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