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孢菇种植期间,喷结菇水后要加强通风,增加菇棚和土层中的氧气,排除CO2,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出菇)。
二、双孢菇种植环节包括:培养料的堆制、栽培设施消毒 、培养料进棚消毒 、接种、发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 、采收等多个环节。
其中出菇管理:
1、喷结菇水 。搔菌2-3天后,菌丝在土层中大量生长。并且普遍开始突出土表时,就要加大通风量2-3天,同时将温度降到20℃以下,促使绒毛状菌丝联结成线状菌丝,并扭结产生原基(菇蕾),此时就应及时喷结菇水,每天2-3次,达到土质能捏得扁,搓得圆。每次喷水后要进行大通风,增加菇棚和土层中的氧气,排除CO2,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降低菇棚湿度,抑制土层菌丝向土面生长,达到促使菌丝定位结菇的目的。
2、喷出菇水 。当子实体普遍长到黄豆大小时,需水量增多,就需喷出菇水,出菇水一定要掌握“轻喷、勤喷”的原则,喷水后逐渐减少菇棚通风量,增加空气湿度,保持相对湿度83-90%,可使子实体生长快而结实,达到高产优质。一般小菇蕾抗力弱,喷雾加湿时,必须将喷头向上,使雾状水薄薄落到菇蕾上,切忌直接冲到菇蕾或喷水过多,造成菇蕾死亡。
出菇期温度应控制在23℃以下,温度较低、菇坚实、圆正、品质好、温度超过23℃,菇小,菇密易开伞,必须适时采收。
3、转潮管理 。每潮菇采收结束时,应及时整理床面。剔除床面上的老根死菇,立即补覆湿润的细土。此时喷水量要相应减少,促进土层菌丝复壮,同时加大通风量;当有菇蕾产生时,逐渐加大喷水量,促使菇蕾大量产生并发育。采菇1-2潮后,有时床面会出现土层菌丝板结现象。应及时打扦松动土层,使板结的菌丝断裂,可促使转潮和出菇。
三、双孢蘑菇子实体和菌丝体均含有90%以上的水分,因此水分是双孢菇种植的重要因素。双孢菇整个一生所需要的水分来自培养料、覆土和空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水份含量在62―65%,菇棚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覆土层含水量在18―20%之间。子实体生长阶段培养料水分在62―65%,菇棚空间相对湿度提高到90%,但要注意,相对湿度超过95%,易发生细菌性疾病,低于70%,菇盖上易出现鳞片,甚至龟裂。
四、双孢菇种植喷水应该做到:
1、看菌床喷水。贴生型菌株耐湿性强,出菇密,需水量大,同等条件下,喷水量比气生型菌株多。
2、看气候喷水。晴朗干燥天气,菇房喷水量要多;阴雨潮湿天气,要停水或少喷水。
3、 看气温喷水 气温适宜时应当多喷水;气温偏高或偏低时,要少喷水、不喷水或择时喷水。例如,在土层调水期间,遇到25℃左右的高温天气时,喷水应选择夜间或早晚凉爽时进行,气温在12℃以下时,宜在中午或午后气温较高时喷水。
4、看菇房保温性能喷水 房屋漏气严重,保湿性能不好,要多喷水,少通风。反之,喷水量要适当减少,通风量增多。
5、 看土层持水力喷水 覆土材料偏干,粘性小,沙性重,持水力差,喷水次数和喷水量都要增加;覆土材料偏湿,持水力好,或采用河泥砻糠覆土时,应采用轻喷、勤喷的方法,且喷水量要小。
6、 看土层厚度喷水 覆土层较厚,用水可间歇重喷;覆土层较薄,应分次轻喷水。
7、 看菌丝强弱喷水 覆土层和培养基中的菌丝生长旺盛,要多喷水,其中结菇水、出菇水或转潮水要重喷;反之,菌丝生长细弱无力,要少喷、轻喷或喷维持水。
8、看菇体多少和大小喷水 出菇高峰期,菌床菇多而大,吸水量大,水分蒸发、消耗多,喷出菇水、转潮水和维持水时要相应增加用量;如果床面菇少而小或进入产菇后期,喷水量则要相应减少,必要时见菇喷水。
9、看菌床所处位置喷水 床架下层和靠近门窗处的菌床,由于通风条件好,水分散失快,应多喷水;床架上层和菇房四角靠边的菌床,通风条件较差,水分散失慢,应少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