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学管理
菇棚积水排完,要及时清理死菇,并集中填埋。菌棒受灾后,对于泡水的菌棒进行单独摆放,表面喷洒1%~2%的石灰水,以防杂菌感染。正在发菌期的菌棒,泡水较轻的用清水或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漂白粉澄清液或石灰水喷洒表面后,移至阴凉、干燥、通风、避光场所堆放。泡水过多的菌棒,割小口通气排湿,排放架上或斜立于畦床上,沥去多余水分,增加料内氧气供应,促进菌丝恢复生长。泡水过重,发菌时间较短的,可重新灭菌、接种,或尽快拌入新料后重新制作菌棒。原料受淹要及时进行摊晾、曝晒,再添加部分干栽培料,含水量调至60%~65%,于地势高燥的场地重新发酵。
2. 加强病虫防治
食用菌灾后要及时对生产场所进行全面清理,保证环境清洁,可采用地面撒布生石灰等进行杀菌。对菇棚泥地可采取铺一层干净新土,并撒一层生石灰消毒后使用,水泥地面冲洗干净后,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喷洒或擦洗地面和墙壁,通风除湿干燥后再用。通过悬挂安装粘虫板(30厘米×20厘米)、频振式杀虫灯(15 W)、黑光灯(20~40 W)、糖醋液等诱杀害虫。及时清除污染菌包(棒),摘除病菇,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隔离分类管理,并用10%漂白粉液喷洒菇畦。出菇期间严禁喷洒任何化学药剂。
3. 及时抢收改种
降雨天气,食用菌棚内湿度大,及时采收未被雨水浸泡或短时间浸泡的子实体,采后进行保鲜或晾晒、烘干;同时加强通风降温除湿,待菌丝积累营养后继续进行出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