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菌棒就地排放出菇
1. 整理床面和排菌棒
首先,栽培床面要注足水分,要做到土壤细平,把已发菌到底将要出菇的菌棒,直接垂直于床面方向堆放,一般每床放置一排、二顶头留足出菇空间以便出菇,菌棒可叠置3-4层,高度在30-40cm之间,同时再次注水使地面再次吸足水分,而且要迅速拆开菌袋两面封口,然后搭小环棚(高80cm、宽60cm),用绳固定后覆盖塑料薄膜,再用双层遮阳网覆盖,二头拉紧,二边压住薄膜,保持棚内90%空气湿度和弱光照的外部环境。
2. 出菇管理
按平菇生长要求,首先使空气湿度达到90%,温度不能超过30℃,如当时外界气温较高,应做到棚内通风换气和减少遮阳网层,有少量光照为好,特别是中午,要撑起二边薄膜以通气降温。一般一个星期后,菌棒二头出菇并及时做好采收与销售工作。采收标准以平菇子实体平展但还没开伞为宜。一般采收后喷一潮水再出一潮菇。
二、菌棒埋土出菇技术
1. 处置方法
一般平菇菌棒出菇后,养分水分减少了,为提高平菇产量,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采用平菇棒埋土的方法。具体做法:一是把出过二潮后的菌棒,迅速剥去菌棒上的塑料袋和老菌皮,双排摆放在已掘土深度达10cm的床面上,注意菌棒间留空隙3-5cm,覆土厚度2-3cm,土壤粗细度在黄豆大小为宜;二是浇足水分,不让土壤板结,再用细竹竿均匀隔离薄膜与土壤,防粘结,让其有一个通气的空间,再覆盖薄膜,保持水分,小环棚上面再盖上塑料薄膜与遮阳网。
2. 出菇管理技术
由于菌棒埋土后,可以尽量吸足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的菌丝含量增加,水分恢复在满足了菌丝出菇条件的微环境条件下,一星期后出现菇蕾,此时迅速去掉平铺的薄膜和竹竿,使小环棚内空气湿度在90%,温度在20-25℃之间,在微弱光照的刺激下,菌蕾迅速长大,达到采菇标准后,按潮次法管理,一潮菇后喷一潮水,一般可采收2-3潮,平菇生物学效率可达到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