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兼具食药用价值,在我国人工栽培历史悠久。香菇的工厂化生产需要专有品种作支撑。“沪香F2”为目前的工厂化主栽品种之一,菌龄90d左右,2~3℃小温差刺激即可出菇,两潮菇生物学效率60%,但菇蕾数量偏多,菇型稍小,菌盖厚度偏小,适合作鲜菇。为了在菇蕾量、菇型等方面进行改善,2018年开始收集“沪香F2”的孢子印,单孢分离后配对,建立自交F2代群体,经初筛、复筛后发现编号为“922”的菌株生物学效率较亲本高,菇蕾数少,菌棒起瘤和转色优于亲本,菇面白,优质菇比例高,菌龄与亲本相当,适于工厂化栽培。随后经多点中试及示范应用,其栽培性状和产量稳定,适应性强,易于栽培管理。2021年通过上海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
品种特征特性
子实体单生,菇形圆整,等级为中大至大型;菌盖浅褐色,直径(5.21±0.65)cm,菌盖纵切面顶端呈凸型或半圆形;菌盖表面鳞片小型、黄白色,分布在菌盖周边;平均单菇质量为(26.7±3.26)g,菌肉结实;菌柄柱状,中等长度,(5.63±0.84)cm;表面纤毛丰富,浅褐色;菌褶排列规则,平形。菌龄90d,两潮菇合计生物学效率达77%,菇蕾数少,可有效减少栽培中疏蕾的工作量;菌棒(包)起瘤和转色状态优,栽培管理难度小。工厂化长棒栽培多糖含量可达13.21%。中低温型,中短菌龄品种,适合于工厂化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
生长和出菇温度分别为22~24℃、16~20℃,40~45d发满菌后进入转色期,温度23~25℃、湿度75%~80%、光照>2000lx为宜,继续培养45~50d。菌包培养结束后可直接脱袋进行催蕾,用清水充分喷淋菌包表面后,14~20℃温差刺激,湿度>90%、光照>500lx处理2~3d,可现菇蕾,一潮菇蕾数为20~26个。其余按常规香菇工厂化栽培方法进行管理。